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2015-09-24 09:22:44)
标签:

影评

娱乐

文化

杂谈

分类: 肥罗说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逍遥之后,终究不见梅郎,却见明台。
 《琅琊榜》绝对称得上良心剧,19日,该剧在北京等卫视正式开播后,收获舆论一片热赞,多数对该剧的制作和还原程度表示称赞,认为是智商好、颜值好、演技好、剧本好的“四好剧”。业内对该剧的评价更高,认为其重启了古装正剧的黄金时代。
  然并卵。这部被业界和观众广泛看好《琅琊榜》并没有称霸银幕,首播收视率国内排名未入前十,与同期开播遭遇网民疯狂吐槽的《云中歌》基本持平。
  无论怎么看,叫好不叫座这种事都不应该落在《琅琊榜》身上,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又有原作者担纲编剧、业内“精品剧团队”侯鸿亮等制作、胡歌刘涛及王凯等高颜值演员担纲主演,并获《伪装者》大热加持,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创新是需要有人付出代价的华丽冒险,《琅琊榜》显然为此付出了代价,现在的问题是,这场冒险哪里出错了,一部有人气的良心剧为什么难成爆款?
  
      1、“有情怀的精品历史偶像剧”?定位太冒险观众难买账
  最大的问题,也许正是《琅琊榜》最可贵之处,就是敢创新敢花钱,敢给观众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制作,网友大多是这样评价的:“有点目瞪口呆地见识了琅琊阁中央机房的精巧和气派,放在别的剧里——制作普遍涮坛子的IP剧就不说了,只说大制作的历史正剧们——也非常少见。”
  关于剧情,网友是这样评价的:“一开始听说拍了50多集,我有点吃惊,觉得原著没有那么大容量,恐怕多少要掺点水。但真的全部是干货啊干货。全程无尿点。”
  侯鸿亮团队显然装着一种野心,从而令《琅琊榜》有着不可多得的突破,兼具历史大剧、武侠剧、架空历史、动作、偶像剧的元素,可以让不同观众都能在剧集中寻找到共鸣点。
  剧组应该不会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风险,但是他们选择相信精品古装剧能够改变观众的收视习惯,让观众接受一种新的混合类型剧。
  结果是:剧组赌输了。喜欢历史正剧的嫌剧中武侠味太浓正剧味太少,喜欢武侠的嫌权谋太多打斗太少,喜欢胡歌的嫌吐血太多耍帅太少,喜欢玄幻的嫌宫斗太多虐心太少。
  求仁得仁。或许,今天的失败早在侯鸿亮的预料之中。但他还是这么干了,有种!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2、播出平台不强势?是“下雨天”平台和剧集不配
  《琅琊榜》的首播平台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两个卫视的平均观看人数相较于湖南卫视——同一制作团队大热剧《伪装者》的播出平台当然远远不及。
  从《琅琊榜》首播收视率看,北京卫视0.33%,东方卫视0.24%,而同期《伪装者》收视率为1.53,说首播收视低迷并不过分。有网民因此将《琅琊榜》收视率失利算在播放平台身上。
  另一种说法是看剧的人都上网了。看起来也很有道理,《琅琊榜》连续日均播放基本稳定在1亿浏览量,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花千骨》平均网播浏览量是8000万。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琅琊榜》的播出平台选择恰恰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和爱奇艺三个平台的忠实观众,《琅琊榜》将最好地触达全国观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比较三个平台的观众重叠情况,结果显示平台之间忠实观众的重叠度非常低。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奇艺播放量创高,正是因为网络受众和电视受众不重合。
  那么《琅琊榜》的平台选择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收视率过低,而收视率过低的原因并不是观众被平台抢走了,而是东方卫视过往剧集以家庭剧为主,北京卫视以正剧为主,很难说这些卫视的常规观众是《琅琊榜》的精准目标受众.
  所以当《琅琊榜》在上述平台播放时,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声势,而首播失利又像推倒的塔罗牌一样,将整部剧集的收视率定位在了一个低水平线上。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琅琊榜》在湖南卫视落地,紧跟《伪装者》后面播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声势与收视率?这个问题,交给侯鸿亮先生思考。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3.为什么帅锅这么多CP还这么弱?传统营销浪费了好剧
  仔细观看《琅琊榜》的整体营销思路,可见两个重点,一个是精品剧营销,一是主打胡歌扮演的梅长苏。
  在过去的时代里,上述营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现在是一个被新生代玩坏掉的时代,传统的那一套,不管用了。
  一个在《伪装者》宣传中被反复强调的点是:勒东不知道CP是什么意思。这背后隐藏的问题或许是:整个制作团队都没把CP当回事。
  是网民自动帮助剧组完成了“偶像剧+互联网+IP”的组合,制造出了天台、台丽、楼诚、楼台、楼春、诚台、诚春、双曼、双春等无数CP,这些剧集之外的东西保证了剧集的火热。
  可是在《琅琊榜》中,当剧组无意制造CP,网民也没有发现足够多的点去发挥CP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比如《伪装者》中CP感爆棚的明楼与明诚,在《琅琊榜》中竟然全程无交集,让不少网友感觉“太心碎”。
  90后和00后们——也就是本剧的目标受众,会发现没太多话题好聊,聊权谋吗?你不是说真的吧?
  于是剧组营销和受众间出现了一种错位,新一代观众喜欢的并不光是剧集本身,而是“欢乐吐槽”的素材,刻意营造的CP,只有剧组满足了受众这种需求,才算是牵住了观众的“牛鼻子”。
  《花千骨》生产出了“花姐姐”、“国民备胎三人组”,《琅琊榜》生产出了什么?一部好剧而已。
  可惜的是,新的收视率时代,光拍好剧是不够的。你必须拍一部能够让观众和剧集一起欢乐的剧。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4、《伪装者》是《琅琊榜》预告片?高话题度不等于收视率
  有网友说,《伪装者》像是《琅琊榜》宏大的预告片。
  这么说听起来又是很有道理。直到现在,《琅琊榜》还在和《伪装者》同时播出。《琅琊榜》中,有大量《伪装者》的演员,胡歌、王凯、靳东、刘敏涛、白雪、刘奕君等,网友自行大开脑洞,组成无数对CP,演员都说“玩坏了”。
  在《琅琊榜》自身话题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伪装者》确实助推了《琅琊榜》的话题热度,可是这种关注度转化为高收视率了吗?
  事实上是,在大热并且进入收官阶段的《伪装者》面前,不仅电视观众不会轻易换台,网民也更有可能选择《伪装者》。
  《伪装者》并不是《琅琊榜》预告片,因为所有的预告片都是在正片之前播放的,你什么时候看到过和正片同时播放的预告片呢?

   

良心剧《琅琊榜》为什么成不了爆款


        5.后期逆袭?口碑成就不了另一部《北平无战事》
 
 在首播不利的情况下,网民为剧集送祝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部剧集收视率不佳,有观众比主创还着急,这当然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该剧的品质,但是,逆袭能够完成吗?
  恐怕不能。
  《琅琊榜》今天的境遇让人想起和它同样走的是“口碑营销”路线的《北平无战事》,该剧开播收视率同样低迷,同样首播平台为北京卫视,同样是侯鸿亮团队,而《北平无战事》最终实现了收视率反转,并且成为了2014年的经典国产剧。
  那么,《琅琊榜》为什么无法实现逆袭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维度来大致预测一下剧集的后续收视率。
  首先,作为古装片的《琅琊榜》在口碑上并不占优势,如果说《北平无战事》的逆袭依靠的是知识精英和意见领袖的情绪反弹,那么为《琅琊榜》叫屈的则是普通草根网民,也就是说,喊的再热闹,也形成不了全国舆论声援《琅琊榜》的声势。
  除了在题材上不占优势之外,看似曝光率高的屏霸胡歌也可能成为《琅琊榜》后续收视率的减分项。胡歌的演技与努力有目共睹,难道王者归来也有问题?
  可是,时机不对的王者归来就是有问题的。
  让我们再次假设,《琅琊榜》先于《伪装者》播出,胡歌以车祸后梅郎荧幕归来的气势亮相,这样的新鲜感无疑能成就剧集的高收视率,可是《琅琊榜》却是后于《伪装者》播出的,有关胡歌的演技与伤疤已经被前者彻底消费过一次,当《琅琊榜》再以此为卖点时,不少观众会自动屏蔽。
  
         
 6.但依然要为《琅琊榜》的赤子之心鼓掌
  制片人侯鸿亮对于《琅琊榜》做出了如下评价:“《琅琊榜》虽然架空了历史,但是《琅琊榜》内在传递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一些正面的价值观,这其中可能有权谋和争斗,但主人公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明亮的目的――兄弟之情、骨肉亲情,或者是匡扶正义――这样的世界观和我们内心有所吻合。”
  尽管《琅琊榜》在营销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一部良心好剧。听说该剧负责美术、道具的工作人员在开机前半年便投进工作,剧中包括苏宅、皇宫内殿、特色阁楼,主要人物居住和活动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内景均为全部现搭。这样的奢侈在今天的电视制作界是难以想象的。
  在制作方面,《琅琊榜》几乎让每一集都成为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在细节的把控和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追求完美;在矛盾冲突的设置和节奏掌握上,《琅琊榜》做到了如刀般狠准。
  可以说,它为国产古装电视剧向精品化迈进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怀有赤子之心的电视剧,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他们力求用最大的诚意拍出一部不一样的古装剧,即使这么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剧组的诚意观众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才有那么多观众为《琅琊榜》的低收视率不平。随着《伪装者》的落幕,该剧中后段收视率有反弹的可能,而网络播放量也一路看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是我们期待,它上升的势头能够来得更迅猛一些。对于这部好剧,我们终究还是希望——逍遥之后,梅郎可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