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三城记》之后,没有人再敢拍民国爱情片了

标签:
影评文化娱乐 |
汤唯《三城记》之后,没有人再敢拍民国爱情片了
在一个逗比的时代里,人们其实最需要被感动,可是扮演这个角色的不再是电影——
文艺女神是不是已经成为不卖座代名词?带出这个问题的,是一部即将上映的新片——《三城记》。
尽管有汤唯、刘青云、秦海璐等大牌压阵,加上票房小鲜肉井柏然,掌勺的又是港产文艺片强人张婉婷、罗启锐,但是本片却被业界一致看衰,普遍预测在5000万左右,在笔者看来,最终票房可能比业界普遍预测还要低,可能在3000—4000万区间。
《三城记》会不会成为民国爱情片的墓志铭,或许另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是:文艺爱情片,尤其是民国文艺片是否正在成为消失的片种?
“情怀”这个词,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票房毒药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不应该被立项的电影。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文艺片+剧情片”已经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死亡地带。
23日,在京举行“花好月圆”首映发布会,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导演张婉婷、监制罗启锐、监制施南生为影片站台,这样的制片阵容,难免令人回忆起《秋天的童话》。可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童话早已过去了。
从电影定位上看,大致是“岁月神偷+太平轮”的路线,可是无论是“太平轮”中的大时代,还是“岁月神偷”中的小时代,都已经不再是华语电影市场的主流。
从电影类型上看,本片属于传统剧情、爱情片,对应的观影群体是有一定文艺情怀的中青年观众,本身就没有对准电影市场主流群体。从《黄金时代》的前车之鉴来看,文艺青年是最不容易动员的观影群体,《黄金时代》都做不到的事情,《三城记》能做到吗?
更糟糕的是,作为一部严重依赖口碑的电影,从之前的看片会上来看,不少影院经理和观众都认为影片制作认真,可是并不好看,“看完让人想起《太平轮》,可以看出导演是尽力了用心了,只是这样的乱世浮生片太难有新意,太不合时宜了。”更糟糕的是,“汤唯从《色戒》开始就不会演戏了。”
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总票房超过5000万几乎无望。如果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又一队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组合再度败北。
这也可能意味着,在3年之内,不会再有大制作的民国爱情片出现在内地大荧幕上了。
打坏掉了的营销牌,令《三城记》雪上加霜
到目前为止,《三城记》在任何社交网络上都没有掀起话题,这对于一部暑期档的作品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当然,票房并非不能逆袭,可是需要大量的自来水安利,而从《三城记》的前期口碑看,恐怕很难形成有力的口碑逆袭。
更糟糕的是,影片从排片策略到营销几乎可以成为一场《太平轮》似的灾难。
首先是排片作死。影片与同为剧情类型的《聂隐娘》《烈日灼心》同日上映,等于给自己找了两个刀口见红的强敌,因为三片的目标观众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重合,而话题度和口碑远不及对手的《三城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其次是营销走偏。影片将成龙(陈港生)的父母真实故事改编最为宣传重点之一,显示是致命的失误。小编在朋友圈内做了个小调查,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改编成龙父母的爱情,即使这些人不讨厌成龙。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宣传定位起到的可能是赶客效应,而不是招客进门
三是阵容坑爹。看起来影片具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但现在早不是观众排队为明星买单的票房时代,从影片阵容看,除了刘青云、井柏然能为电影加分之外,汤唯、秦海璐、黄觉等人的对戏极容易令观众联想起那部票房不甚成功的《黄金时代》。
由于观众买票入场买的不是电影,而是一个观影期待,也就是说,买的是我想看到怎样一部电影,所以营销的目的,就是为观众建立初步印象。
由此看来,《三城记》从市场定位、阵容组合、到营销,都构成了一幅打坏掉了的营销牌,从一开始,《三城记》就不可能赢。
《活着》的时代过去了,就不会回头
如何拯救《三城记》?
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把《三城记》做大,做成一部《活着》、《霸王别姬》。理由是情怀越大,观众群体越大。很遗憾,如果这样做,《三城记》将更无出头之日。
小编先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戛纳大奖,《霸王别姬》能够上映吗?《活着》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如果不顾政策风险,贸然拍摄大时代片,观众的刚需肯定是满足了,但是电影能上映吗?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大格局有用的话,《太平轮》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不是一部小人物大时代命运电影吗,观众买账了吗?
事实就是,不仅“传统剧情片”没有了市场,整个文艺片市场都面临重新洗牌的问题,什么是90后、00后主流观众看的文艺片,市场未有定论,但肯定不是《活着》。过去的时代虽然美好,但终究过去了,中国电影只能向前看。
应该这样拯救《三城记》
第一件事,是将《三城记》撤出现有档期,避免与两部年度口碑影片正面厮杀。可以将影片放在一个类似”父亲节”“母亲节”的档期,主打父辈的爱情。
第二件事,是必须去史诗化。既然所有的史诗电影都失败了,为什么要在走不通的道路继续下去?影片不应该走大,而应该走心。放弃史诗化,还意味着与《黄金时代》、《太平轮》切割,不会让观众产生负面联想。
第三件事,是主打怀旧温情牌。这里的怀旧,不是要怀旧社会的旧,而是怀念一个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年代。之所以怀旧题材流行,不是因为人们真的要回到过去,而是怀念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而已,从电影内容看,类似《岁月神偷》这样的小情趣与人情味也是影片前期观影口碑较好的部分,片方应该重点做好这部分的口碑发酵。
最后,应该在前期宣传淡化处理成龙话题,但可以在影片中设置少年功夫成龙彩蛋,从而促使后期口碑发酵,让观众在回味中自行领悟,不仅避免生硬感,还能成为影片一个喜剧亮点。
片方如果能够主打小人物温情牌,争取《岁月神偷》积累下的目标观众,让观众回到那个电影空间中,温暖了、感动了、共情了,最终实现口碑传播,也许才能改变电影的命运。
对于观众来说,有谁想看一个成龙父母爱情的故事?又有谁不想看一部发生在三城之间的温暖故事呢?
在文艺片战场上,张艺谋的《归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也只争取到2.9亿票房,看起来,这几乎已经是传统文艺剧情片票房的上限了,走老路是没有用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电影人们能不能为文艺类型走出一条新路来。
心灵鸡汤的刚需永远存在,如果电影不能满足,观众肯定能找到别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电影人要不要坐以待毙?
有兴趣的朋友,可扫描以下微信二维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