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全智贤手撕鬼子的是部什么电影

(2015-08-21 11:04:15)
标签:

娱乐

让全智贤手撕鬼子的是部什么电影

2015-08-21 肥罗大电影

 

没错,就是这部电影——《暗杀》,目前该片累计观影人数已达1050万1084人,已经超过《复仇者联盟2:奥创时代》1049万4499人的总观影人数,成为2015年截至目前票房榜冠军。

 

 

肥罗君对《暗杀》在华票房的预测是—1亿。可是等一下,为什么肥罗君会认为,一部在中国连上映日期都未确定的——《暗杀》将会打破韩国电影在华票房纪录?

 

有这么厉害吗?肥罗君又在乱盖了吧?当然不是!

 

因为《暗杀》在韩国火了吗?可是同样在韩国创造多项票房纪录的《鸣梁海战》,去年在中国内地上映时总票房不到3000万元。韩剧火热韩片遇冷,似乎已经是韩国电影在内地市场无法突破的防线。

 

那么,《暗杀》凭什么不同?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这将是最接中国地气的韩国电影,当然,还因为主演这部最接地气电影的,是全智贤。

 

《暗杀》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暗杀》首先是一部有关杀手遭遇暗杀的电影,1933年的上海,一个暗杀日本指挥官的秘密命令交由安玉允(全智贤饰)执行,为了把这个已经被判处死刑的一流狙击手救出来,为临时政府工作的特工廉锡镇(李政宰饰)只好拼老命救了她出来。

 

但由于消息被卖给日本当局,夏威夷·皮斯托(河正宇饰)因此被雇佣去除掉安玉允。

 

但是暗杀的一方并不知道杀手已经杀过来了,所以他们的心情还是这样的——

 

可以想象,没过多久他们的心情就会变成这样的了——

 

杀人的成了被暗杀的,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了呢?

 

其次,这是一部以1933年的上海和京城为背景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讲述了独立军、临时政府和雇佣杀手为了执行暗杀任务而展开的一段双城故事。

 

暗杀确有其事,地点就在上海,时间1932年4月29日,史称虹口公园爆炸案(wikipedia.org 的页面 )。剧中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金元凤、金九都确有其人。全智贤的女性角色并非没有历史原型。她是南慈贤,当然,历史上的她也许是这个样子的:

 

好吧,我承认我还是愿意看我们家颂伊。

 

第三,这也是全智贤在《来自星星的你》以后主演的首部电影。关于这部电影,全智贤是这样说的 “暗杀是我很久就开始从心里决定的作品,所以也很想做好。以女主人公为主的作品在人生中能得到的机会没有几次,所以有了(参演的)欲望”。

 

虽然不知道“从心里决定”是个什么意思,反正感觉很厉害就对了。

 

下一个问题是,《暗杀》到底多有杀气?

 

由于韩国电影经常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韩国观众和影评人觉得好的,国内观众完全无感,所以肥罗君还是以本土烂番茄——豆瓣网的评价为主。

 

本片的总体评分还是相当有杀气的——8.8分。

 

再详细看一下,发现观众的多数点赞都集中在了——颜上。

 

河正宇、李政宰(哔哔)我最喜欢的两个忠武路大叔在一起演戏的愿望成真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感觉每一个细节都拍的恰到好处,看完胸口有点闷,女神还是那么美

 

当然也有不给完全面子的。

 

崔东勋最差作品。

 

那么,崔东勋是何许人也?就是这位大叔!

 

别看他其貌不扬,和肥罗君一样,都是有内涵的韩国实力派新人导演——他在韩国电影届的地位怎么说呢,基本被公认为新一代里面最好的,也就相当于洪兴的浩南。

 

2004年出道《汉城大劫案》就拿下41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新人导演奖,现在他的最新头衔是——继尹济均(《海云台》《国际市场》)之后韩国影史上第二位“双千万导演”。

 

巧合的是,崔东勋导演的前作《夺宝联盟》也是在2012年8月15日这天突破1000万观众。

 

那部作品不仅令全智贤咸鱼翻身的一部作品,也促成了颂伊和敏俊的首次合作。

 

看当年的教授欧巴,还真是不敢认啊,CP感完全对不上好吗?可是经过这一次成人礼,下一次教授就完全展示实力了呢!

 

也正是通过《盗贼们》崭露头角,如今红遍全宇宙的“下雨天,有你更配喔”金秀贤欧巴才有资格出演《来自星星的你》。

 

所以某种意义上,崔东勋也是全智贤和金秀贤共同的福星导演。

 

那么,崔导演在《暗杀》中的表现真有豆瓣网友说得那么糟吗?

 

某种意义上说,崔东勋之于《暗杀》是舍我其谁的存在。如今韩国台面上的大牌导演,除了柳承莞《柏林》之外,能够玩转大场面的其实不多,搞不好就拍成两位欧巴你一拳我一脚的套路,而崔东勋的动作场面向来是质量的保证。比如以下这一段打斗场面

 

总而言之,影片上半段走的是悬疑风,到来下半部就完全进入了开挂模式,尤其是片末河正宇和李政宰对决,更是——相当的刻意啊——可是刻意地帅地一脸血,所以肥罗君还是默默地接受了。

 

虽然并不完美,但至少崔东勋老老实实地做了一部足够结实的抗日神剧:剧情比较扎实

、节奏进退得宜、镜头调度从容不迫、人物总体考型但也算立得住,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部抗日神剧,观众基本没有太多神剧的感觉——至少在那场神话般的片尾对决之前都是如此。犯罪剧出身的崔东勋,有一种相对本分的历史观——引发观众的爱国情怀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他用相对克制的方式表现那段热血的历史,而不是一味以煽情的音乐提醒观众关注影片背后的“意义”。在他的导演风格当中,工作就是动作,悬疑就是悬疑,而幽默不是刻意的,而是被包裹在了人身上,所以在评价《暗杀》时,我们至少可以从商业片标准去评价它,而不是面对国内圣斗士式抗日神剧不知道该说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暗杀》实际上为国内抗日神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商业标本。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暗杀》会像以前的韩国电影一样在国内市场扑街吗?

 

从2004年至今,中国内地引进的韩国电影约21部。这些影片中,喜剧片6部,爱情片6部,主打动作和特效的影片8部,动画片1部。几乎所有的影片都阵容强大,且位列韩国当年本土票房榜前十位。

 

然并卵,一到中国,上述影片的平均水平也就在1000—3000万区间。在韩国曾力挫《蝙蝠侠》的灾难片《铁线虫入侵》,在内地的成绩是705万元人民币;上文提到过的《夺宝联盟》,曾创造过韩国的票房神话,但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票房仅为2179万元人民币;最糟糕的《爱情真可怕》,可怕到才50万。

 

也就是说,韩剧的生猛完全没有感染到韩国电影,对这个独特的现象,韩国电影人也大惑不解。比较普遍的解释有二——一是韩国电视剧和电影两个领域区分较为明显,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相对比较独立,所以相比较之下,内地引进的韩国电影,大部分都是老牌韩星的作品,那些在韩剧里超红的演员们,很少涉足电影,因此受到年轻观众的关注并不多。

 

二是审批慢。2007年8月在韩国上映的韩美合拍大片《龙之战》,在韩国和美国(2007年9月上映)票房都相当不错,但中国内地2008年5月中旬才正式引进,该片热潮早过,所以最后以2770万元人民币票房惨淡收场。

 

但是肥罗君认为,韩国电影无法征服内地市场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内地观众根本不习惯在大荧幕上看韩国明星。长期以来,强大的网络资源和字幕组的迅速反应,让不少韩国电影迷都愿意选择在网络上观看,久而久之,观众就主动忽略掉了韩国电影,根本感受不到韩国电影的好了。

 

那么,肥罗君认为《暗杀》能够打破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宿命的原因是——

 

类型对胃。比起《鸣梁海战》,观众们更愿意去电影院看一部好莱坞海战片吧;比起《盗贼们》,还不如去看一部好莱坞群盗片;《铁线虫入侵》什么的就更不如地道的好莱坞灾难片了。可是《暗杀》是什么片?抗日神剧耶,比起国内的抗日神剧们,是不是顿时显得很有杀气?

 

题材对路。相对于许多韩国电影,抗日当然是中国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题材,加抗日的韩国同志颜值都是这样的,那就更没话说了。

质量对头。不怕遇上抗日神剧,就怕抗日神剧拍得有诚意。大时代背景下的动作类型片,看似讨巧,其实是最难驾驭的题材。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口味越来越重,笑点越来越高,你想打动久被历练的观众,得需要多少功夫?崔东勋有这个实力,即使这并不是最好的崔东勋。

 

全智贤对味。明星并不保证票房,关键在于你给观众一个怎样的明星。崔东勋让全智贤扛枪,让千颂伊打狙击,也把她打狙击也拍得那么美,这样的使用才是对得起明星那份片酬的。

 

这部《暗杀》的成功,也许会启发更多的韩国电影人拍摄更多适合中国观众的电影,毕竟,大陆电影票房蛋糕已经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香饽饽,问题是,谁能瞄准最大的那一份?

 

回到最基本的问题:《暗杀》到底怎么样?对于韩国帅大叔、全智贤粉来说,这将是一部过瘾的电影;对于抗日神剧爱好者来说,也许会有点不习惯的感觉;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至少,它绝不会让你有砸场子的冲动。至少,这将是今年最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韩国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