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先生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7-04 06:56:13)

数学作为一门知识性和工具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初中数学学科抽象、难学、枯燥,所以学习变得日趋困难,使学生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数学课堂上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很多学生感到数学课堂兴味索然,如何不断改进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效率,是值得每个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备课组的几个数学老师一起商讨,最后决定应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这一教学策略于数学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理念。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为了普及市民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的改革。“小先生制”,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来当老师,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它始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的含义:“教”是活动,是学生主体素质发展的决定因素,“教”的活动不仅指教师,更应指学生,学生应当是“教”的活动主体;其主要内涵是“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是一种即学即传的教育方式。

    下面我就谈谈陶行知“小先生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个人看法:

    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数学科“小先生”

    在选拔数学科“小先生”时,要认真挑选,积极培养。要求“小先生”有相当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肯动脑、爱钻研,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就是“小先生”的最佳人选。

    “小先生”是由我指定的,是我眼中的优秀学生,但是有时候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此效果就不太理想。接着我就根据学科成绩来排定,但是又碰到了个别数学成绩优秀而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后来,我尝试把班上学生按优生、中等生、差生搭配分组(每组4人),让各小组民主商议集体推荐选出“小先生”,效果就好很多,课堂效果也显著提高。当然,还可以采用自荐与审核相结合的办法,关键是要让大部分同学认可。

    二、其次明确数学科小先生的职责

    我对数学科小先生的要求是:(1)数学科小先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收作业、发作业和检查作业;最重要是上课小组合作交流时,小先生能起到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并把大家的讨论结果汇总。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个性和社会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已更加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评价一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维度之一。(2)我们可以选择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章节让个别比较优秀的“小先生”来主讲。“小先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商议等形式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小先生”认真备课并授课,最后老师负责总结和补充。(3)“小先生”课后及时向老师反馈同学的学习情况,使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每天督促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同时还要具有组织同学学习,具备给同学讲解问题的热心和能力。明确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科“小先生”的作用。(4)每个学习小组为4人,人数不要太多。对于每天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可以让“小先生”之间先互相批改并订正,然后帮另外三个小组成员批改,并督促他们认真订正,对于成员还不理解的题目,“小先生”可以给他讲解清楚。订正完后收齐交给课代表,我根据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选择性地讲评。

    三、最后要培养数学科“小先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数学科“小先生”确定后,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对数学科“小先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数学科“小先生”是每个同学学科学习的榜样,一个小组学习效率和各方面的能力能否提高,“小先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当一名数学科“小先生”既光荣又责任重大。针对这一点,我教育数学科“小先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数学科“小先生”以身作则,在同学中起榜样和带头作用。同时让“小先生”认识到帮助小组成员并不吃亏,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我们能坚持标准,认真选拔,积极培养好数学科“小先生”,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就能迅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没弄清楚的问题有“小先生”帮忙辅导,从而大大缩小了差生面。此外,目前规范办学,数学每周安排了五节课,每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有限,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也就很难及时给予解答。但是有了“小先生”以后,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我尝试采用“小先生制”已经有多年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数学课的兴趣

   “小先生”朋友式的辅导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本来难学、枯燥数学课堂逐渐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更加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少出现数学课堂冷场的现象。

   2.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为了在课堂上很好的展现自我,同学们势必认真预习教材,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为了解决它们,虚心请教身边的“小先生”。这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自我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的效果要远远胜过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

   3.提高了优秀率、合格率

   教学效果如何,最直接的检验方式就是学生的成绩。从近几年的月考、期末考和中考数据分析,我认为还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的。我所教的班级的数学优秀率、合格率均在年段名列前茅。

     今后我将尝试调整一些做法:1、组织课堂教学程序方面,可以让部分学生参与进来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2、课前数学预习,让“小先生”尝试写“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上课时,一些问题让“小先生”来讲,“即知即传人”,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来展现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评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4、对一些探究性问题、作业的批改,把学生分成一些学习小组,由学生充当“小先生”,以指导组员的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让“小先生”参与对一些例题、练习的变式和对课堂检测题的命题,让学生变换师生角色,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先生”只是一种对部分先学会学习的学生的一种认可,一个领头羊,他不是完美的。教学中,要消除个别同学的“惟我独尊”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知观。

    当然,“小先生制”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提高。今后,我们在大力提倡“小先生”制的同时,要将创新教育这个大目标与“小先生”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