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孩都需要的「自我管理」技能,究竟如何训练?
作者 / 柴夏梦
编辑 / 教研院
http://www.pkucarenjk.com/Upload/640(14).jpeg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内容之前我想请大家先来思考一些问题:
你的孩子是否每做一件事都要你催促着完成?
是否总是拿着手机一直看动画片停不下来?
是否会在遇到让他生气或者觉得挫败的事情时无法控制自己而打人、骂人?
是否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是否总是不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管不顾他人的感受?
是否不愿意为了得到更大更好的好处而放弃眼前的好处?
如果以上的问题您的回答是:是的。那么您的孩子除了一些本身技能不足和环境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什么是自我管理呢?
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应用行为分析》这本书是怎么说的。
“自我管理是个人应用行为改变策略以达到想要的行为改变。”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行为改变行为。”
所以,如果一个人为了能养成每天睡前读书的行为,在床头贴上“记得要读书哦!”的趣味提示卡来提示自己读书,并且依据这些提示好好执行,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http://www.pkucarenjk.com/Upload/640-1(11).jpeg
http://www.pkucarenjk.com/Upload/640-2(9).jpeg
http://www.pkucarenjk.com/Upload/640-3(5).jpeg
这些图片看起来很熟悉吧,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自我管理时使用的工具。
自我管理的应用
自我管理的好处
01
02
03
总体来说,自我管理使人们既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设计一份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又可以在每个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所制定的步骤。
自我管理技能的教授策略
与先备技能
我们介绍完了自我管理这个技能,接下来要说一说如何教授孩子使用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学习自我管理技能之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先备技能。
自我管理策略包括控制前事刺激的自我管理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等。
控制前事刺激:
可以使用控制孩子的动机,例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前让孩子吃饱以减少孩子不受控制的买东西;
可以为目标行为提供反应提示,例如在门口贴上纸条“出门带垃圾”来提醒自己倒垃圾;
可以表现行为链锁的开始步骤,例如你看到外面下雨了害怕下班忘记带雨伞,将雨伞挂在包上面以提示自己下班要带伞;
移开我们不期待的行为所需的材料,例如控制吸烟的行为,可以将烟和打火机从常待的地方移开以减少抽烟的行为;
限制不期待行为发生的情境,例如要求自己生气的时候必须出门去楼道间发脾气以减少发脾气的行为。
自我监控则:是指孩子能系统地观察和记录要求的行为出现与否的过程。例如,在上课时记录自己问问题之前是否有举手的行为出现,出现了就在提前制定的表格上画对勾,没有出现就画叉叉。
自我评估:是指孩子能将自己记录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例如老师预先设定了孩子要在课堂上提问之前举手的行为达到至少5次,孩子只记录了3次,他能对比出自己是没有达到标准的,所以不能得到奖励。
自我管理的策略有很多种,这里我使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一下如何教授孩子使用自我监控这个策略来进行自我管理。
实施目的:
使用自我监控策略增加学生在集体课中的恰当行为。
目标行为:
从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选取目标行为,将目标行为定义为:
(1)举手回答问题:在35分钟的集体课中,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将手成直角举过头顶,并听到老师叫学生名字后回答问题,共达3次。
(2)拒绝与同伴肢体接触:在35分钟的集体课中,当同伴碰触学生身体的任何部位时,学生注视同伴并说“请不要碰我”,共达3次。
(3)注视讲者:在35分钟的课堂中,当老师发出声音时,学生将头朝向声源并目光注视老师,共达3次。
目标行为的测量:
计次作为目标行为的量数进行记录,当出现一次目标行为时,在对应的栏目表内笑脸上打√,当出现其他行为时,在对应的栏目表内哭脸上打×。考虑到学生目前在集体课堂中目标行为的发生次数较少(每节课仅出现1-2次),因此将目标行为设定为3次,使学生容易达成目标。
准备材料:
(1)强化物:学生的偏好物由MSWO评估所得,在集体课中选用8种偏好物,当学生得够全部笑脸时进行选择及兑换;
http://www.pkucarenjk.com/Upload/640(45).png
(2)记录表和笔:使用简单便于携带的记录表,以使学生能够在集体课堂中自我监控是否举手回答问题、拒绝同伴的肢体接触及注视讲者,记录表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记录表里写出学生的三个目标行为,并在文字描述下方给予图片提示(为保护学生隐私这里使用网络图片,在实施时会使用学生本人的目标行为图),在学生能够准确进行自我监控后,会逐渐褪除下方的视觉提示,使学生能够独立做出恰当行为。当学生可以在笑脸或哭脸上打√或×,以表示有无达到目标行为。
实施情境:
集体课由1名老师及8名学生组成,在约为25m2的集体教室中进行,上课时学生在距离白板2米的位置坐成一排,老师站在白板前进行授课。
干预实施:
首先,录制学生在集体课中目标行为的视频,每个目标行为的视频包含正确与错误范例各3个,每个视频约5-10秒,共18个视频,使学生能够区辨每个目标行为。在此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讨论恰当行为的重要性,给予正确及错误的例子,学生观看并区辨视频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回答正确老师给予表扬,回答错误后老师讲解目标行为,再次呈现视频让学生回答,直到学生连续两天达到90%的正确率。
其次,对自我监控过程进行视频示范,视频由9位老师完成,一位老师扮演教师,其他8人扮演学生及其同伴,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根据脚本对目标行为进行展示,并示范在不同条件下如何进行自我记录,在示范后,设置场景让学生做出相应行为并进行自我记录,什么行为在“笑脸”打√,什么行为在“哭脸”打×,对正确的记录给予强化,对错误的记录给予及时的反馈及纠正,直到学生连续两天达到90%的正确率。
之后,在集体课中进行准确的自我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与学生一起完成自我监控,并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行为给予反馈。刚开始进行自我监控时,老师应该频繁地提示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在学生习惯了自我监控后,老师逐渐减少提示的数量,当学生与老师的记录一致性达到100%时(一致尝试数/总尝试数),学生开始独立进行自我监控。
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课中观察和记录自己行为的过程,当学生将笑脸集满9个笑脸后能够兑换强化物。
不断评估自我管理计划
并根据需要重新设计:
在目标行为出现时尽快做自我记录,并且在行为改变方案的开始时更频繁的自我监控,当目标行为达到标准后,可以重新设计目标行为的标准,当行为逐渐进步时,可减少自我监控的次数,例如从开始的每天四节课均进行自我监控,逐渐过渡到每天三节课进行自我监控,逐渐递减。
∇
文章的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进行自我管理技能的练习孩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先备技能呢?
01
02
03
04
参考文献:
JOHNO.COOPER, TIMOTHYE.HERON, & WILLIAML.HEWAR.
(20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