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泉洞和它的诗

(2015-07-24 08:15:26)
分类: 穆阳风物

清泉洞和它的诗

 

http://s6/middle/6ab55989g8d923e16f635&690

     夏日炎炎,穆阳桂林村的凤翔山下却有一个消暑休闲的好去处—清泉洞。

   “娲皇炼就补天余,遗落人间架洞虚”。此洞由一块巨石覆盖而成,洞深三十二米,宽九米,巨石下清泉汩汩,常年不竭。洞内岚气飘动,清幽而凉爽。古有诗云其清凉境界:“谁觉火雷当夏令,山中六月已如秋”。

    站在洞门前远眺,穆阳溪水悠悠流淌;狮子岩跃动着勇猛的身躯。而两侧山脉又如凤凰向着太阳预展翅飞翔。山洞前翠竹森森,清风剪剪;山洞后青松挺立,松涛阵阵,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洞旁岩崖上的“墨斗石”,“蛤蟆朝龟”惟妙惟肖。而岩下则大洞连着小洞,岩壁上的济公头像画和诗词题刻又给人们以寻古探幽的美好意趣。

   “洞弥云气古,泉写道清心。”相传古时有白莲刘氏七姑避乱隐居此洞修真,以洞中岩泉练仙水施舍乡里除瘟去疫,当地群众感念其恩,“后人祀 之,不记其年”。

    县志记载: “清光绪十三年,乡人王贡南始辟全洞,仿普陀景观,塑观世音云游像,并建文昌阁,奉魁星,作乡学子读书之所。”清泉洞从此烙印上了宗教和文化的印记。

    洞主碧仙姑乃杏园名医王公之女,在此修持四十余年,垦荒植竹,积贤修益使此洞规模日具。她深谙医术,悯贫恤苦,施药济世,远近百姓均仰其高行。由此香火日盛 ,游客日众,遂成了穆阳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清泉洞的松,竹,石,泉每一景物都有着她的清醇,丽质和坚贞。在这里幽游你感觉不出激情和热烈,而是清新和淡淡的冷静,仿若得到心灵的洗礼。

    你看那墨斗石上的双松展尽了青松的风华。“石狭难沾土,心坚不改容,莫愁方六尺,终必上苍穹。”而洞门前的那一片劲节虚心的绿竹:“移取珞迦一片林,葱笼深护小雷音。朝山且拂凡心静,无许洞天入俗尘。”

    漫步洞中,凉风侵骨。听泉水叮咚,看清水涟漪。喝一口清泉便会觉得透心凉。“天开石罅一泓清,我佛慈悲泻净瓶。虔折柳枝来醮得,灵台洒试镜长明。”融入这自然环境中,你什么都可以不思,什么都可以不想。这里分明是个心灵宁静的栖居地。

    清泉洞又是穆阳溪流域的一个文化高地,当地名流陈铁民,林卓午,缪帮镛,曹英庄……等曾仗履登临。他们在这里吟唱,酬和,感怀风物,借景抒情。

    一九三〇年闽东革命的领导人陈铁民经过清泉洞写下了:“霜残三径菊,梦破一声钟。危崖空帐望,南国雨兼风。”的诗句。面对国家的纷乱和贫穷,悯国忧民的他是怎样没有幽游山水的好心情。

    一九四八年,一代邮表乡贤林卓午先生,因国共通邮之事受到民国政府的控制使用,回到福安后他深感国事日非,民不聊生,毅然自动引退。他在洞中留言:“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可惜出山难,春光丘壑没。当日锢宫墙,谁人识王嫱。琵琶弹万里,大漠美名扬。”吟出了自己在当时的时局下难施才干的一种苦闷心情。

    一九四〇年曾经筹建福安县国民党党部,开办穆阳小学女子教育的闽东才女曹英庄女士游清泉洞 题咏“清泉宝洞恣游观,无那尘心解脱难,羡煞斋堂诸善女,如来幡下任盤桓。”年轻的才女心中有一番理想和事业,故此“尘心解脱难”。

     出生名门望族,经历了岁月沧桑。四十年后八十高龄的她重游故地却感慨万千:“一生身世半愁中,到此真教五蕴空。何日青灯黄卷下,抄经手借佛香烘。”老年诗人触景生情已向往那青灯黄卷的生活了,给人留下了命运多舛,人生苦短的沧桑感。

     解放前更有一位无名氏回到故乡在清泉洞留下明志诗,“不附青藤上绝崖,嶙峋怪石自安排。曾经一滴清泉水,流到沧瀛不覆回。”那不附权贵,刚直不阿的性格跃然壁上,令人心生敬佩之情。

    山水有情。故乡的清泉洞给人们予力量也给人们予精神的慰藉。留下了一段段令我们回味的历史云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