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01
人为什么要读书,相信这是很多人探讨过的话题。
其实也有读者朋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大抵是觉得读书太辛苦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没有用,不妨说实话我也这样觉得。
读书有什么用?大概是去买菜的时候用不了多少学过的知识,但是学习好能决定你在哪里买菜。我想这是我听过为什么要读书最现实的答案了。
02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超级演说家》,谈起为什么要读书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起了冠军刘媛媛。
说起她的人生也可以用励志来形容了,她用她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是突破阶层的唯一方法”。
曾经是一个全年级二百多人她却考一百八十多名的差等生,现在是《超级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媛创文化CEO,毕业于北京大学。
可能很多人会想,这可能是得益于她的底子好?其实不然的,她在参加《超级演说家》之前是“完全没有演讲经验”;高考的时候也并没有如她所愿那样考上心心念想的北大,而是抱着一颗“不服气”的心,四年后成功考研回北大了。
那么结果是这样的话,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她?我想用她的话来回答“每一个理想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拼命,人生那么短,我就选择做那种盲目又热情的傻瓜,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的意义,相信遗憾比失败更可怕。”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功的人生,是选择加努力还有相信。不成功的人生只是不完美,但它却完整,你在人生这条路上哭过,笑过,坚持过,努力过,后悔过,那么拼命活出最好的自己,又有谁能否定你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呢?
看过《超级演说家》的人都知道她说过一句话“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可能看到这里也有人会说,不过也是一些短暂正能量的鸡汤罢了。我曾经也写过,也许现在的你喜欢刷微博段子,你会全力支持那些你赞同的观点,你会激励否定那些你反对的观点。你爱憎分明,看起来很有正义感。
但是你可能从来不会去想一个问题:你的观点,来自哪里?其实也很简单,它们绝大部分来自网络,它们已经蚕食了你的判断力。
你要成为你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人,才能够从容地走进现实世界。这样你才能判断网上的思想哪些是符合自己的,哪些是完全与自己背道而驰的,才能万千道理中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思想。
03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左手送外卖,右手背唐诗说的就是他。
在节目播出后雷海接受媒体的采访这样说道:“我是走上社会以后,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也就看淡了。我就算赢,也是赢在了心态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样的一个他。
出生于底层,他从古诗词中学习到不卑不亢的浩然之气,他不再是对古诗词死记硬背,而是把对诗的理解,融入了他的人生经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他的从容淡定,并被感动。
所以换句话说,“读书有用与否?”,财富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对不对?
04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也问过我的父母,人为什么要读书?他们告诉我“读书不一定会让你的智商更高,却会让你生活地更好,你未来的路很长,性格决定命运,细节成就人生。”
三毛曾经在《送你一匹马》里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其实换句话来说,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提升自己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读书的时间越长你会发现,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眼界却越来越高。然而书不会拒绝你,读书是公平的,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可能你会忘记那些细枝末节,剩下来的,成就了你的素质。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之前流行的关于;人为什么要读书的段子:当看到天上很多飞鸟时,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卧槽,好多鸟。这不是所谓的“装”,真的是读书涵养的素质问题。
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