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习惯培养心得
(2022-09-26 21:45:04)诚如孙老师所讲,孩子在5岁以后就进入了逻辑思维能力阶段,而幼升小是孩子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期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好比给一座房子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动手较一般学生而言要高出许多。对于一年级新生收发作业这项任务,学生们大抵有以下情况:一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收作业的任务,并且能够告知老师哪位同学没有交齐;二是收取作业后直接交给老师,同学是否交齐似乎不在他的管理范围内;三则是接收到老师指令后仍摸不着头脑的同学,他们根本无法把作业收齐。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却有各种不同的结果。思维性强的同学显然能把一件事情做的快又好。同时还能与老师主动交流作业收发情况,在语言表达上也更胜一筹。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下,所有的同学基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收、发作业的任务,这间接证明了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不断提高的。
其实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局限在课堂老师的训练中,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小到一句孩子脱口而出的话,大到独立处理一次事故。在这些看似无意的事情中,都需要家长有意地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在问题情景中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独立性也会增强。部分一年级孩子常常会因为找不到书包里的东西而告知老师“忘带了”,但他们根本没有细细思考东西是否拿出来过。也有些是因为家长的帮忙,而导致孩子在自理能力上落后一步。孩子们一遇到问题就思维混乱没了对策,我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管理好学习文具,清晰地知道自己物品的所放之处。
孩子的事无小事,一点一滴都是靠积累,好习惯也如此,听了孙老师的讲座,我也更加坚信这一点!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