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式练笔——迁移法
(2016-08-16 11:07:47)“迁移法”适用于仿写式练笔。我们知道小学生的“仿写”,是学习、借鉴文本的写作,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以参照为依据,通过迁移、联结,形成新的表达内容。同时,仿写的过程是依靠积累完成迁移的过程,积累作用于迁移;仿写的过程也是通过“迁移”强化积累的过程,迁移反作用于积累。它们互相促进,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
1.诗歌仿写——发现特点 合理想象 直抒胸臆 。
诗歌可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诗歌的认知规律,依据文本特点,发现、挖掘和提炼文本精妙,采取想象还原、迁移表达等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诗歌仿写,铸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下面,以北师大版五下《神奇的书》这一课为例进行说明。一是反复吟哦,发现特点。通过个人表演读、小组比赛读、全班诵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这一首诗的典型的特点:运用对比、比喻和反复修辞手法。同时,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格式、句式、修辞、结构的把握也会更加到位。二是抓住意象,合理想象。在教学时,师不断地去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联想,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师追问学生文中把书比作战舰和坐骑,我们还可以把它比作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花朵、翅膀、清风、钥匙等,真是百花齐放。另外,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事物的形象,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丰富的联想、想象。三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当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书包含了人类灵魂中的全部美丽,真善美、心灵美、语言美、真诚美等等。学生练笔时也就能有感而发,做到直抒胸臆,语言得体,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说明书仿写——发现格式 捕捉信息 准确表达。
课标中提出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在生活中加以实践运用,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内和课外的相融。教师教学说明书是链接北师大版五上第八单元“危急时刻”的笔下生花的第三题,写一写生活中的紧急救护用品的使用说明书。对于说明书这种实用性的文体,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但却没有真正的运用过。在课前师让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来搜集一些紧急救护用品的资料,让学生对于自己所要说明的物品有所了解。课上师重点讲“干粉灭火器”的使用说明,感受说明书的表达,并列出使用说明书的格式要求。学生能触类旁通,选择一件紧急救护用品,根据课前调查表所获得的信息,梳理内容写成说明书,注意条理清楚,语言简洁,表达准确。在展示作品中,师生共同发现练笔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样,提高说明书的教学效率,学生对说明书的学习从“勉为”到“乐为”。
3.景物篇仿写——细心观察 抓住特点 合理想象。
北师大版五上张晓风的《我喜欢》,是学生们学习景物描写最好的范本。这篇课文的前四段,张晓风按照季节的更替,抓住每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喜欢。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之后,师引领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四段结构上的写作特色。当学生对写景作文的框架有了粗浅的认识,那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并且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师生品读第二段,同学们在细心观察之后,总结出本段的特色。作家本段提到了自己所喜欢的春天的景物,不仅是一样,有窄窄的山径,草莓以及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所有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很有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而教师此时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孩子们,春天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喜欢的景物因人而异。无论你笔下展现的是什么,一定要有引人遐想的画面。而这个画面的呈现绝不是景物简单的拼凑,是虚实辉映,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想象,更是作家多种写作技巧的融会贯通。正是有了这样的点拨,学生才能无所顾忌地甩开臂膀在写作之路上诗意前行。
4.人物篇章仿写——抓事例 塑个性 凸品质。
教材别具一格地选出一些颇有味道的人物,就如甘于忍受寂寞以及无私奉献的看林人,富有同情心的桑娜和渔夫,心胸宽广的孙晋芳……可以说能进入教材法眼的人物是千锤百炼而来的,必定有其独特魅力。要让笔下的人物熠熠生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典型事例凸显人物个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上《荷塘旧事》时,文题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师出现一个填空题,模仿题目写出另一个题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