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珠寺离我下榻的酒店并不远,乘坐出租车十分钟就到了。虔诚的藏民拿着转经筒,在门前等候寺院的开放。虽然这里距离县城很近,但游人还是相对较少,多为当地前来朝拜的藏民。我站在众多虔诚的信徒跟前,耳边伴以绵绵不绝的诵经声,躁动的心,便也慢慢地沉静下来了。

昌珠寺坐东朝西,整个寺庙由众多房舍包围,呈封闭天井式院落组合,既有鲜明的藏族建筑艺术特色,又表现出汉藏文化交融的成果。从外观上看,昌珠寺的确就是个佛堂,规模很小,与印象中雄伟宏大的藏区寺庙相去甚远。对面白色的照壁,光秃秃的地面上,几撮枯黄的野草正摇头晃脑,不羁的展示着自己的性格。残旧的裙楼斑斑驳驳,正中的寺门只开了一扇。寺院中间几个高高的柱状经幡歪歪斜斜的探出门亭上。寺庙楼层不高,四周空旷,长条形的寺庙在外面只看到一个立面,看不出有多深。背后远远的几座平缓灰黄的山,常规的顶着蓝天白云衬在后面,整个空间象被挤压成了一张纸。

走进寺院大门,门廊上方悬挂着一口醒目的铜钟,上有藏文铭文两圈。铜钟在内地的寺院处处可见,但在藏区佛教寺庙中却是凤毛麟角。据说是赤松德赞的妃子没卢氏·墀嘉姆赞出资,聘请汉族僧人监铸奉献给寺庙的。步入大院,那团膨硕的猩红,在厚重的绛红寺墙和旁边高高经幡柱上轻盈透亮,在充满灵性的朱红经幡对比下,张扬的妖艳而轻佻,分外刺眼。寺院的主体建筑是措钦大殿,也叫大经堂,围绕措钦大殿的外面是一圈外围廊转经道,周围排列着长长的转经筒。大经堂最为宽敞,有六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是全寺僧人每日诵经和举行重要宗教活动的场所。错钦大殿形制颇为特殊,四周并不用石墙封闭,而是梁柱成间,全为名堂,与早期建筑风格迥异,应该是后期增建部分。站着在措钦大殿,一抹阳光从楼顶射下来,大殿前的天井阳光灿烂,转到大殿后方的回廊,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几乎像黑夜一样。寺院的窗户少而且又小,光线幽暗,酥油灯光摇曳,给人一种神秘感。漫步回廊深处,看到几束阳光从天窗中倾泄而下,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那光似乎把自己的心灵也照亮了。

走出拉康大殿,从西南侧楼梯上二楼,大殿二层是围绕着天井的天棚,四周是面积较大的平台通道,通道北边是珠投拉康,分内外两殿,外殿主供用珍珠等各种名贵珠宝串缀而成的观音菩萨憩息图唐卡。游走其中,文成公主案前绣唐卡的影像,若隐若现。回廊南北西三面墙壁上均有壁画,南北墙壁绘佛传故事,西墙壁则绘五世达赖、固始汗、第巴桑结三像,壁画似清代以后的作品,仍旧熠熠生辉,精美的壁画似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我没有拍到西藏第一张珍珠唐卡,它悬挂在一间佛堂内,这幅价值连城的唐卡,备受僧人们珍惜,门窗都用铁栅栏包围起来,一直在安全的普渡心灵。我只能站在钢铁护栏外瞻仰,恩受观世音菩萨珍珠般光洁的圣泽。

穿过低矮的二门,前面顿觉豁然开朗,黄墙红边,彩幔金顶,别有洞天。寺顶金光闪闪的双鹿听法巨大金顶,仿佛矗立在背后的山腰上,惟妙惟肖,活的一般,庄严的让我不禁心里一阵激动。护法神殿位于鸥金拉康之上,二进三间,室内二柱之间置神橱一列,内塑护法神像。橱后有一狭长通道,内供仓巴像,右壁前设有经橱,藏经约二三百余函。神殿前部又有两柱廊屋,三面墙壁均有壁画,内容全系各种护法神形象。二层的西部即拉康大殿的门顶上,正中为达赖的行宫,行宫的北边有较小的两个房屋,名结月康,乃传为贵族休息之所,其中一间存铜法器及用具甚多。据说,一件大明宣德年款的铜钹是很珍贵的文物,文革中惜已流失,山南地区文管会有一征集来的铜钹,与之年款相符,应该是寺藏原物。


站在二楼向下看,地上坐满了信徒,尤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她们手握转经筒,裹着粗糙灰黑的藏袍,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里藏着浑浊的眼睛,间或从皱纹的缝隙里不太确定地看你一眼,然后继续垂下去,不停地翕动嘴巴。她们尽量挨着墙根挤在暗黑的地方,刀刻火烧般的脸孔聚在一起,像大火掠过田地,黄灿灿的转经筒是明黄的旗帜,亮亮地插满了焦黑的土地。庄严的寺院、深邃的哲理、神秘的仪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与宗教息息相关,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与宗教密切联系,雪域众生的的信仰背后,是高原生活的完美归宿。

走下了楼,在主供千手观音的拉康殿内,保存着一个土灶,土灶上放着一个陶盆,传说是文成公主曾使用过的。陶盆的一面被游人摸得油光铮亮,据说摸过的人会有一手好厨艺。对着正门的大殿外,一座巨大铜制香炉般的酥油灯座立于前,两根小小的灯芯,燃起两朵小小的橘红的火苗,在巨大铜炉的呵护下,正安静的摇曳着,仿佛柔弱而灿烂的生命,让我莫名的感动。出到门口,阳光也柔软了些,本已不光鲜的裙楼和大门楼,从里面看,竟沧桑的让我鼻子一酸,我不知道该期望早日翻修,还是祈求继续保留他的沧桑,去彰显他的宽容与博大。


昌珠寺是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络绎不绝前来转经朝佛。这里林木葱茏,风景绝佳,不仅是山南的佛教圣地,也是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昌珠寺庞大、辉煌、壮观的建筑群是西藏地区建筑历史上的光辉成就之一,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宝贵结晶,也是西藏文化、宗教发展演进的物质见证。1961年,昌珠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脱稿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