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2021-09-06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旅行影迹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边境小城亚东,是资深驴友也不曾来过的秘境。这里一半森林一半湖泊,几乎没有游人的足迹,天地、人、湖和雪山就这么静静地对峙着,漂亮得像个未经世事的姑娘。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偏僻,介绍亚东的文字和资料很少,但并不妨碍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边陲重镇。亚东东邻不丹,西邻印度,正前方离印度噶伦堡只有80公里,是西藏南面真正的门户。作为西藏唯一没有开放的口岸,也得以让这片土地保持最原始的模样。岗巴县到亚东县政府驻地下司马镇约180公里,沿着嘎定线全程4小时左右。车出雪东路进入荒野,不时可见高山顶上的哨所,可惜不适合拍照。中印(锡金)边境处泡罕里雪群一列排开,组成连绵雪山,如谷地中的雪山围墙,更如守边的巨人卫士,边境线大部分沿着雪山围墙的山脊线而划。看到这些不畏艰险,戍边的将士,由衷敬佩和感激。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直下,山道边溪水潺潺,山间雾气蔼蔼。随着海拔不断下降,河谷两侧的植被越发茂密,由高山灌木、河谷乔木向原始森林过度,空气湿润得让人心旷神怡。我被连日的高原反应折磨得疲惫不堪,神形憔悴,早就渴望着温润空气的滋润和补给,不由得打开车窗,张开嘴巴,大口大口而又贪婪地呼吸车外飘来的新鲜空气。汽车在满山青绿的公路上盘旋,茂盛的植被,一直对西藏高原秃山一片的固有观念是莫大的冲击,仿佛只身在江南的山区畅游。汽车行驶到一个拐弯处,绿色群山环抱着金色寺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格外的爽朗和少有的清澈之美,我很快将它收入囊中。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汽车终于驶出盘山公路,亚东这位依偎在大山之中风光秀美的世外桃源,用她千年不变的柔情和静如处子的纯真,向我展示她俊秀美丽的容颜。司机告诉我,亚东是边境检查最严格的地区,要我注意点,不要多话,一切由他操办。自入藏以来,记不清通过多少次严格的安检,可谓不厌其烦,我遐想,如果没有边防证,真是寸步难行,有的边检站,设在唯一的通道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能,严格的安检,虽然麻烦点,但安全系数增加了。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进入亚东区域,公路上几乎没有看见过人,也没有什么车辆驶过,远处雪山伟,清晰度很高,让原本疲惫的我立刻兴奋起来,横跨公路的立牌亚东欢迎您映入眼帘。汽车在多情湖边停下,远处有高耸的皑皑雪山,近处有广袤的湿地,潺潺的流水和无穷无尽的滩涂,雪山倒映在浅浅的水面,顷刻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美轮美奂,让我都傻了眼,如此高原美景给我意想不到的美感,让我诧异,突然降至的美又让我热情高涨,不断地按下手中单反机快门,一切都陶醉了。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汽车盘旋而下,俯瞰群山包围下的亚东县城,一栋栋彩钢板屋顶的房屋,像镶嵌在绿色中的珠宝,煞是好看,身临其境,全然不会相信这是在西藏。车进下司马镇,山峦青绿,空气湿润,令人神清气爽,湍急的帕里曲从右边流来,唐嘎普曲从左边流来,时不时发出怒吼般的声音,白白的浪花永无休止在奔腾,好似一种力量、刚毅的象征。县城下司马镇干净而安静,两条南北向主要街道,在汽车站处会合,形成一个船头状。亚东县城的建筑规模和街景风格迥异异于其他藏地边城,民宅多为两层松木阁楼,藏式石砌楼房点缀其间,房屋的门窗、栏杆和屋檐等处有雕刻或绘制的藏族图案,色彩艳丽。不论是屋前的小院、楼上的阳台或是窄窄的窗台和居民家中,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沿河的房屋倒映在水中,仿佛是一条水上的画廊。县城里几乎都是新建的楼宇建筑,沿街的商铺很规整,饭店、宾馆、超市、菜市场等生活设施齐全,秩序井然。沿着河边走了走,溪水潺潺,还有很多茶馆。夕阳斜照,朦朦胧胧中,你会恍然觉得来到了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清晨总是如约而至,我急不可待地走出房间,去看隐匿在大山深处的亚东。空气湿漉漉,有点冷意,在空旷的马路上独行,氤氲在空气中任然的缭绕,我爬到了乃堆拉山顶,看到令人心烫的国门,看到穿着大衣持钢枪而立的人民子弟兵。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将双方的边界线圈定在了此处,而如今,中印两国的边防军伫立在边界的两旁,用自己英武的目光捍卫着祖国神圣的主权。铁丝网,平日里极端普通的破铁丝,在这里,在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原上,它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生死墙。有时它会很坚强,只要你脚步迈出哪怕半步,它都会给予你最无情的阻拦;有时它很脆弱,只要你妄图搬动它哪怕半步,它可能会引起一场流血的战争。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在国门前,我看到印度边民开着小车进来,正有序地排起长队,等待着办完手续去乃堆拉集市上进行交易。眼前的一切对于我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不可思议。我与那些奇装异服的印度雇佣兵友好地合影留念,两国军民就这样在边界上欢笑致意,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自然而和谐。相比之下,我们的武警就威武严肃多了,我循着他们炯炯的目光向山上望去,一条铁丝网两边伫立着一个中国武警,一个印度兵,他们用鹰一样犀利的目光,注视着往来的边民,也注视着我这个在边境撒野的旅行者。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圣地孤旅(六十七)亚东,西藏的江南水乡


       我裹着户外服,背后不时袭来阵阵寒意,来到山下的集市。这个集市不大,但很热闹,来自印度锡金邦和其他地区的商人与来自内地的商人互通有无,和谐共处,将这个小小的市集变成了中印人民友好交往的一个窗口。尽管现在规模不大,尽管两国边贸的政策还多有限制,但我相信,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这里的边贸一定会更加的欣欣向荣。夕阳西下,我返回下司马镇,蜷缩在汽车的一角,还在回味乃堆拉之行的点点滴滴。回到下司马镇,亚东河的激流依旧在咆哮奔涌,河水带走了我的疲劳,也带走了我的祝愿。

20218月脱稿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