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2021-06-09 08:08:0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杂谈

分类: 旅行影迹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离开昌都市的丁青县继续西行,沿着317国道翻过几个山口,进入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结合部的索县境内,越野车穿行于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一路与蜿蜒澄澈的河流并行,汹涌奔腾、一泻千里的怒江激流,将对峙的两岸山谷割裂,形成了震撼壮观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的壮美风光让人不禁称绝。一路上有雄伟的雪山、神圣的湖泊相伴,风景瑰丽多变,有气势磅礴的冰川,有波光潋滟的湖泊,有峰峦叠嶂的高山,有肥沃苍莽的草原,有陡峭幽深的峡谷,这里不仅是一片具有丰厚积淀的文化沃土,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丁青至索县260公里,惊心动魄的317国道,串联着那些因藏传佛教寺院而诞生的村镇,朝圣的虔诚信众走在这条意义深远的宗教之路上。沿途红色的大山,红色的草地,原汁原味,没有雕琢,风景雄伟壮观。每到一处山口,一眼望去都是雪山和高山草场,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车子进入茫无边际的藏北大草原,苍茫起伏的原野,让人心醉也让人有些恐惧。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变幻无常的山岗,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烟,路边没有繁华的城镇,也见不到密集的村舍,只有帐篷点点,牛羊片片,四野无声。只见丘陵、低山在同一平面上波浪起伏,并与盆地和宽谷交错分布,难得出现高山雪峰,看到的是一片枯黄的风沙和冰缘地貌,一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和沧凉感合着浓厚的天际一起降临在我的心上,没有尽头的草地铺展着无言的荒凉和凄美。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沿途公路常能看到用猩红色油漆刷写的危险字样的警示标语,触目惊心之余让人觉得凶险四伏,悬崖边不少曾经翻落车辆的地方,总会由死者的亲人们插上三根旗杆,猎猎翻飞的白色经幡在险恶空寂的深谷上方诉说哀思,让我的心紧紧地揪成一团。极险之处必有绝美风光,我被其奇绝的美景和罕世的人文风情所震撼。暮色四合中,车灯如一把明亮的剪刀,刚刚把浓厚的夜色剪开一条逢,瞬间又被漆黑的夜缝合。到达索县已是深夜,我在昏沉沉、软绵绵之中,沉入飘浮的梦里。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清早起来打量眼前这个小县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周围的山上光秃秃的,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317国道像利刃一样将县城劈成两半,从中穿过。国道两旁是低矮、破旧的建筑,县府的大门与内地五十年代的县政府的大门差不多,水泥造就,没有任何装饰,唯有县政府的牌子告诉你这是一个拥有四万人口的索县心脏。索县城虽小但有点历史,元朝称索格,明代称琐庄,明末清初归附于蒙古。1732年至1751年间分别由清朝西藏政府和清朝驻藏大臣管辖,1950年宣告解放,1959年成立中共索县委员会,索县人民政府。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县城南端亚拉镇一座酷似白色卧象的山包上,四周环绕八瓣莲花山和清清索曲河水,尽显吉祥瑞丽之兆。其主体建筑依山而筑,由白殿、红殿和僧舍组成,建筑风格酷似布达拉宫,因此,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远远望去,它吸取尖顶密梁的碉式结构,采用依山就势,由点而面,面高为体的空间组合手法,使建筑鳞次栉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整个建筑由山下向山顶蜿蜒重叠,上下错层延伸六七层,形成比较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节奏感,并在视觉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高耸向上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与周围的雪山、蓝天和山下的索曲河水遥相呼应,达到了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建于1668年五世达赖之时,是拉萨哲蚌寺的属寺,寺庙建筑宏伟,是索县境内的四大寺庙之一。赞丹寺高挑、俊逸的身影巍然屹立在雅拉多山顶上,它的全名是索雪噶丹培杰林,俗称赞丹寺,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赞丹寺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居中的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两旁和后面是白宫是僧人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寺内珍藏大量的佛像、壁画、藏经印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赞丹寺为石木结构,山巅宫堡式建筑,以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和丰富的文化蕴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赞丹寺建筑风格大体类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小体上又有自己的特征,特别是下面几层白色房子窗子是开放式。数百年来,就像一位智者一样,在雅拉多山上注视着这个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尽它所能,对山下的百姓予以庇佑与赐福。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赞丹寺在历史上遭受了多次的破坏,而最为彻底和毁灭性的破坏发生在1967年,这些暴行的来源却是曾经在这里礼佛、敬香的信徒们,就是他们给了当地的寺庙致命的一击。时过境迁以后,他们又重新建立这座寺庙,是人性的某种释放,之后又是人性的某种祈求恩恕,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奇怪的年代里。在赞丹寺俯视山下非常有特色的藏民居式建筑,而这里就是藏北地区最大的雅拉多乡。雅拉多乡是格萨尔王的爱妃珠牡的故乡,她们童年就在这渡过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流传着非常多关于格萨尔王与其王妃珠牡的故事。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圣地孤旅(三十)藏北草原上的小布达拉宫


       赞丹寺风景如画,周围有美丽的山峰和草地,它就好像镶嵌在藏北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当地人心目中仰望的制高点。可惜的是我没有正儿八经的游览过,都是像风一样的飘过,想来实在可惜。二十多天连续在世界屋脊上奔跑,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也有一点审美疲劳,再美的风光也让我激动不起来了,甚至懒得拍照,只想睡觉。而赞丹寺独特的美,却在我如梦的片断中,丝丝缕缕,融入我的那曲印象。

20215月脱稿于昌都通泰大酒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