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呼毕勒汗
呼毕勒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39
  • 关注人气:1,4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2020-03-25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极地探险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第六天,“五十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到达北纬87°的位置,驶入施密特岛以北海域。天气更加变化无常,时而阴天多云,时而大风飘雪,有时晚上风的呼啸声能把人从睡梦中吵醒。但极端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一转眼风雪就戛然而止,雾消云散了。南森海盆边缘海面上出现了冰山,越往峡湾深处行驶,冰山就越大,越密集。曲折的北冰洋海岸线,形成了许多浅而宽的边缘海及海湾,各边缘海有数不清的冰山,高度虽然比不上南极的冰山,但外形奇异。冰山顺着海流向南漂移,南森海岭是北冰洋的大洋中脊,将北极海域分隔为南森海盆,深度多超过四千米,最大深度为五千多米。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风暴天气不多,可是在其边缘,由于气压梯度增大,常有明显的随季节而变的风向,且风速大,形成气旋而产生暴风雪天气。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有人说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在南森海盆中,就目睹了最想象不到的冰山形态。这里的冰山,有的犹如一条龙,有的又像一条船。远远的望去,一座冰山中间居然开了一个洞,这是如何形成,很难有理论去推断,只能说大自然的创造力太过于丰富,已经超越我们的想象。冰海由巨大的冰块组成,冰块中常被裂缝或冰穴所分隔。一般冰块表面平坦或呈波状起伏,有时又由于冰块与冰块相互拥挤而成为凌乱的冰群。在极点附近天气总是阴沉沉的,除了船,天空和冰面都是白色的,我一直在甲板上拍照看风景。船过北纬86°后,在冰海中时常能看见一种圆形的冰孔,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那是环海豹用来换气呼吸的冰孔,海豹经常用牙把冰啃碎了保证呼吸孔不冻上。北极熊守在呼吸孔的下风,以免自己的气味让海豹闻到,它们会全神贯注一动不动地耐心等上几个小时,海豹脑袋一露出来,便会闪电般的一掌拍下去,将其脑壳打碎,并且立刻咬住,使其不致沉下水去,然后再将海豹从几米深的冰洞里拖出,饱餐一顿,这也是环境所迫不学聪明就得饿死,我可惜没看见北极熊扑食海豹的过程。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下午安排参观船舱,船方给每个人配发一个翻译器,可以翻译多种语言,船舱里空气不流通,又闷又热,很多地方不允许拍照而且有警卫把守,于是溜回了房间,刚躺下广播就响了,船的右前方3点方向发现海豹,我打开窗户看见浮冰上不时有海豹懒洋洋的趴着,北极水域的海豹明显体积更大,脂肪更厚,这样它们才有资本对抗冰冷的海水和气候。我的佳能1DX相机一直装着长焦镜头,要不然,这时候换镜头来不及更换镜头,拍海豹最好到底层的甲板,尽量让拍摄的角度低点,容易拍着熊的表情,我现在对船上的几层甲板已经非常熟悉了,能根据情况选择走那个楼梯和通道最快到达想去的那层甲板,在这种迷魂阵似的空间里穿行,有种探秘的感觉很过瘾。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洋面原冰透着清澈的蓝色,比我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看到的冰川颜色更佳纯净。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冰川表面混杂着不少泥土,这里的冰毫无杂质,海水也清澈到能够看见浮冰在水下巨大的冰体。由于形成时间久远,有不少浮冰都是上百年,上千年的冰川上崩塌下来的。长时间的冰体挤压,把空气都挤压了出去,缺乏空气的冰体在折射光线的时候,波长更短的蓝色光波更容易穿透冰体折射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冰川和浮冰都是蓝色。如果在海里捞起一块浮冰,就会发现它是完全透明的,犹如玻璃一般。船上每天都供应北极冰镇威士忌,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捞出的海冰来自己搭配威士忌。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船上活动空间不大,而且也没有太多娱乐,但是并不枯燥,反而有时候还有些繁忙,整理照片,写游记,给拍照设备充电,以及等待乘登陆艇在海上巡游。船上温度恒定在25度,基本上穿一件长袖和薄外套就行,如果海上巡游从里到外的保暖衣物得穿三四层,还需要兼顾防风以及防水。然后再在外面穿上救生衣以及自己的背包,还需要带上自己的相机。探险队员介绍说,前几年破冰船来到北极,因为冰山和浮冰太过密集,贸然进入十分危险,今年北极的温度较高,可以自由出入。船头上摄影爱好者们,三三两两的架着相机拍沿途而过的冰山,冰山的个头也渐渐的变大,形状也从千姿百态变成了犹如城堡一般的宏伟雄壮。峡湾深处的冰山,通常都是方形,顶部嶙峋突兀,犹如一座座的雪山。它们都是从峡湾深处的冰川上断裂后,顺着海流从峡湾漂出,一路上逐渐融化,直到消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十四)出乎想象的冰山

 

 

        我们的破冰船转过一片海域,远远望见前方有一座冰雕的拱门,这可不是谁在这里修建,而是完全自然形成。这些冰山都在快速的融化,可能在几天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冰山的表面都已经变得十分的光滑,闪闪的泛着光,犹如瓷雕一般。一些水流犹如瀑布一般从冰山上流下,把冰山切割出一个个的孔洞。由于吸收的热量逐渐释放,冰山上蒸腾的雾气在冰山顶部凝结成一片云,远远望去如仙山幻境。破冰船上执行远征任务的俄罗斯科考人员们已经架起了双筒望远镜和采冰设备,天空阴沉沉的,光线的角度几乎与地面齐平。我们的破冰船正漂浮在一块块新形成的深色海冰和白雪之间,看上去和周围的景色别无二致。我过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远处漂浮着一块巨大的浮冰。船头正前方是一条重新冻结的冰间水道,上面覆盖了一层黑灰色薄冰。而在这条水道另一端,就是那块白色的巨大浮冰了。随着我们不断靠近这块大浮冰,不得不破开与之相邻的另一块冰。大块大块的碎片贴着船身向下滑落,露出了浮冰的横截面。只有浮冰顶部新形成的坚冰层才能承担重量,底部坑坑洼洼的旧冰层不够可靠。这时,船员告诉我赶紧回船舱准备,应该在凌晨时分就能达到北极点。

20202月脱稿于俄罗斯五十年胜利号破冰船舱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