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2020-03-06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极地探险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洛沃泽罗小镇(Ловозеро)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自然风景区,由于这里居住着原住民——萨米人,也被称作萨米村。从摩尔曼斯克到洛沃泽罗萨米村只有一百七十公里,摩尔曼斯克的长途汽车站有开往基洛夫斯克汽车,途中经过奥列涅戈尔斯克、蒙切戈尔斯克和洛沃泽罗小镇,每天有一趟。太阳隐匿在地平线以下,透出些许微光,天地之间飘着鹅毛大雪。车窗上一层雾气,视野范围内千篇一律的白色,几座色彩斑斓的小木屋出现在公路远处的低洼地上,北冰洋的一角闯进我的视线中,灰暗冰冷不动声色的海洋,看起来像是随时会将人吞噬。长途汽车行驶了三个多小时,停在洛沃泽罗小镇外的公路边。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我顺着积雪厚实的道路向萨米村方向走去,云层低得好像随时都会砸下来似的,温度开始寒冷起来,踩在积雪里的双脚感觉发麻,有时候一不小心,整条腿都会陷进积雪中,雪碴钻进靴子里,触碰到皮肤的温度,冰冷到有微小的刺痛感。萨米村,北冰洋岸边的这座小镇,像是淹没在时光中的一艘沉船,安静地,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天地万物之间的默契。洛沃泽罗阴沉沉的天际,飘起了大雪,整个小镇沉堕在一种寂静诡异的气氛中。时光像是跨过这里流向了其他地方一样,这座镇子似乎横卧在时间的节点上,磅礴的鹅毛大雪,是这里唯一的动态景象。双脚因为寒冷隐隐作痛,穿过荒凉的雪原,只为看一眼梦中的萨米村,有时候在想,人的执念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洛沃泽罗是北极圈内最著名的萨米人村,北纬69°102'16,东经35°76'75,居住着大约二千多白人土著萨米人,千百年来对抗着欧洲北部寒冷的生活环境,一代一代的将传统文化和引以为豪的生活方式传递下去。在洛沃泽罗的萨米人中,半数以上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放牧驯鹿及渔猎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在萨米人的文化中,传统的帐篷称之为KOTA,如今的萨米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已经住进了房屋,帐篷只当做供游客参观以及会客喝茶的地方。我要探访的萨米人家,除了营地中间孤独伫立的KOTA,两座埋在厚厚的积雪中简陋的小棚屋,以及一只常年被栓在树桩上的小狗之外,帐篷前停着两辆雪地摩托车。这是一对萨米夫妇的营地,看样子他们的生活来源除了放养驯鹿之外,还主要依靠游客业来支持。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走进萨米人居住的帐篷,驯鹿的毛皮覆盖在外面,以确保帐篷内的温度不流失,这种特殊的建筑方式十分新奇。据说一间帐篷的保温层要使用上百张驯鹿皮,在物资匮乏的极寒之地,萨米人用自己的智慧努力生存着。帐篷下突出的木製方盒,是萨米人传统拿来风干驯鹿肉的,这是他们的主食。因为北极的气候寒冷,没有太多食物的选择,萨米人几乎吃尽驯鹿的所有部位,完全不浪费。在过去数千年时间里,他们靠着放养驯鹿,狩猎和捕鱼生存。至今,生活方式令世人着迷。萨米人常年生活在远离文明的冻土地带,加上医疗条件匮乏,男人酗酒成性,儿童出生率下降,俄罗斯的萨米族已经得到当局的重视和保护。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在漫长的雪季,驯鹿的主要食物是地衣和松萝。驯鹿的鼻子非常灵,一米深雪下面的地衣都能找到,它们用蹄子和鹿角刨开雪来吃。然而,随着气候变暖,有时积雪表层会融化,随后又被冻结,形成一层坚硬的冰壳,驯鹿不但难以嗅到地衣,而且无法敲碎冰壳去取食。加之北极圈雪量减少,积雪厚度降低,也影响驯鹿取食高挂在树上的松萝。男主人示意我坐到他的雪地摩托后座上,摩托车穿梭在荒原的细雪中,迎面扑来的雪花砸在脸上,有小小的刺痛感。现在萨米人用摩托赶驯鹿,比以前靠滑雪和步行省时省力多了。部分驯鹿还安上了GPSGSM定位器,在电脑和手机上就能看到驯鹿群所在的位置,但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只是辅助的,传统知识和放牧方式仍然是驯鹿业在北极圈内继续存在的基础。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驱车赶回帐篷时,视野中沉默静谧的北冰洋港湾,寒风呼啸,冰冷的浪花拍在近处的礁石上,绵延不绝的山脉,一抹淡粉色的余晖安静地从云层后透射出来,如果有所谓的世界末日,大概也是这副光景。很难想象,这广袤荒凉的雪原腹地中还生活着一群日夜同寒冷相伴的人类。今天的暴雪比昨天还要生猛,天地之间白雪茫茫,已经没有任何参照物出现在视野中,就连灰色干枯的树木也早已隐没在暴风雪中。帐篷顶的天线被暴风吹得哗哗作响,我担心在这样的天气里,还能有长途车回到摩尔曼斯克。帐篷外天空阴沉,暴雪有愈下愈大的趋势,我时不时起身去门前,透过积雪的缝隙张望着屋外,期盼天气能忽然放晴,露出薄纱般的云朵和湛蓝如洗的天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一路向北,踏足地球之巅90°N(六)北极圈内最后的萨米人

 

 

      

       清晨起床,裹着防寒服出门,袭地卷起的大风差点将我吹了个趔趄,这样的天气也是一生难遇。我开始往回走,踏过厚厚的积雪,雪越下越大,我长久凝望着那些从天而至的雪花,雪花落在衣服上,因为天气寒冷,它们就这样固态地留在了衣服上。我站在广袤的冰雪中,面对孤独的北冰洋时,我深深爱上了这片荒凉的雪原,人生是一片未知的等待去冒险的领域,走在北极的暴风雪中,孤傲静谧的北冰洋,只消看一眼便让人终生难忘。生命的脆弱,天地的广阔,雪原的荒凉,人类的渺小,都令我难以忘怀。每当离开让我一见倾心的地方时,我总是很难过,我总盼望有一天,自己能再回到这里,回到我曾一见倾心于它的地方来。但这条路上的风景太多了,时光总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而我只会越走越远,所有的分离最终都会抛在身后,于是记忆中总是留下最崭新的一刻。

20202月脱稿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列宁大道 ,阿兹姆特酒店 (Azimut Hotel Murmansk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