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2018-11-23 06:18:18)
标签:

风景

摄影

写景

游记

分类: 旅行影迹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巴盐古道是川盐济楚盐道中的一支,北起西沱古镇至湘西凤凰、吉首及黔东南等地。几千年来,背二哥们在这古条道上,肩挑背磨,把无以数计的巴盐和来自更远的川盐,通过巴盐古道源源不断地发往鄂湘等地,用勤劳和汗水酿成盐巴的味道,让古盐道成为一条盐业运输史上的生命线。古街的石板路记录了背二哥的血汗史,听说一个壮年的背二哥每次要背将近二百斤的盐巴。平路走起来都很吃力,更不用说爬这高耸入云的云梯街了。这样的背夫当年在巴盐古道上每天往来有数万人,每个人往往一走就是个把月。巴盐古道是背二哥们用生命换来的运输线,勇敢的背二哥,背着沉重的盐包,靠自己的体力背上云梯,背出这曲折险峻的老街,翻山越岭,运到各地。他们身体里流淌着它的咸味,抹一把闪耀着金光的汗珠,依旧是巴盐的气息。据说,直到1958年西沱公路修通后,才结束了背盐的历史。来到西沱,感受颇深的莫过于这个记忆文化,历史长河中,背盐工已成为过去,但人们用现代目光去感受背盐工的幸酸、孤寂、灼热、执着,无不让人升华起一种信仰,劳动就是财富。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巴盐古道上遗存着与盐有关的民风民俗,背二哥们就是其中极为珍贵的活化石之一。西沱镇为了还原背二哥们的生存状态,专门成立起一支巴盐汉子表演队,用生动、直接的方式进行现场实景表演,一群背二哥后代的表演,再现了巴盐古道上背盐汉子的风采。古盐道背夫的艰辛已不再有,但是背盐的民俗却流传下来,背盐的民俗节目表演给游人们看。让巴盐古道上背夫们的生活走近广大游客。背二哥的艰辛又一次次重现在现代人的眼前,那过去久远的记忆又重被唤回。虽然现在街上已经看不到背二哥们艰难的身影和沉重的喘息,但是铅华褪尽长满青苔的石板道上,仍然诉说着背二哥们的沧桑传说。古镇清一色小青瓦、木串壁,石灰墙,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和谐而有美感,悠悠的展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古老的历史。演绎着当年背盐工艰幸和历史,已成为西沱镇的一个文化符号,据说正在申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镇将这种古老的盐运民俗等非遗技艺重新展示,以其独特的民俗魅力,让游人有种穿越到明清时代的感受。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行走在云梯街,只见一队背夫头缠帕子,脚穿草鞋,手拿丁字形拐杖,每人扛着大麻袋,弓着腰,一步步登上石梯,这些背二哥们的行头,盐包,竹水筒、马灯,还有拐杖,一个也不能少。供在路上口渴、赶夜路和累了作支撑,自给自足,就像行军的简易背包,满足背二哥们背盐过程的各种需要。背盐是一个很苦的力气活,所以一队背二哥是要讲队形,统一号声,相互给予力量,共同完成背盐的任务。云梯街陡峭,背二哥们手拄木杵,脚穿草鞋,吃力地走在被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背二哥们的后代一定体验过父辈的艰辛和不易,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生动的再现了当年父辈背盐的场景。看着他们被沉重的盐包压得弯弯的腰,心里不禁对这些用生命铸就古盐运道的背夫们充满了尊敬。他们也会苦中作乐,在背盐途中稍作休息,抽烟、喝水,讲讲笑话,用明快的笑容消融着苦累,用自己的肩头演绎着古盐道的历史。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演绎者为还原历史旧貌,在穿着及道具上颇下了一番功夫,表演者们背着一包包沉重的盐巴,在崎岖不平路上一步一步地行走,小镇不大但不是平地,一级一级石阶,既便是冬天,背夫们仍会累得大汗淋漓,每个背夫都会用竹子编织一个刮汗水的小工具,出汗了用工具一刮,汗水全无,比毛巾好用,至少没有汗臭,背夫们在背夹上都会套上一个竹筒水壶,口渴了喝上一口,同时还会带上马灯以方便夜间行路。一盏马灯不仅仅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还是到达目的地的希望。肩上被背系勒出了血印,累了用打杵子往地上撑住背夹子休息一会。空手走在这百步石梯上都会很累,何况负重的背夫们。从背二哥的表情上,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过去的印迹。一段历史的演绎让人联想到了过去,珍惜现在,畅想来发,背盐将永远成为历史。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渝摄无界(十七)扶今追昔的“背二哥”

      歇息中的“背二哥,喘口粗气,面对镜头毫无做作之嫌。如不亲临现场还以为他们所背麻袋仅为表演,其实表演中他们每人身背的是七十斤以上的重物,为的是表现场景的真实。西沱古镇背盐工这个为数不多的表演队无疑成为了巴山背盐工当今的活化石。演出很有历史和文化韵味,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让古镇焕发了生机,利用巴盐古道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带来不少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一段历史的演绎让人回想过去,珍惜现在,寄语未来。虽然背二哥已成为过往,但人们用现代目光去感受背盐工的幸酸、孤寂、灼热、执着时,无不让人升华起一种对先辈们的崇敬,一种对劳动的执着和信仰。西沱古镇有不少原居民在努力保护着西沱,他们用影像用图片用艺术力图还原西沱的前世。背二哥的后代们重新扮演起祖辈的角色,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缅怀先辈,感恩先辈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家族的延续。今生的西沱远非前世的西沱,今日的坡坡街不再是当年的坡坡街。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拍完这组片子,感谢西沱,感谢背二哥们的演绎者没让这段历史的痕迹消失。

                                                                                 20189月脱稿于重庆武隆瑜珠花园酒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