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甘南(四)八角城 一座遗落在草原上的城池

标签:
甘肃摄影游记 |
分类: 旅行影迹 |
来到夏河,有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那就是藏在甘加草原上的八角古城。马莲滩是通往甘加乡的唯一去路,车子不快,但也不慢,道路看起来平坦,实际上从车子的颠簸你就知道,大段的路在山坡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了许多的坑凹,一条路逶迤于山道上的蛇。一路驱车,穿过30多公里的山路,呼吸着草原清新舒畅的空气,让时空短暂停留在另一个片段场景中,八角古城就掩藏在起伏的草场中不露容颜。甘加乡应该在眼前了,我再次看见房子,一排一排的整齐的房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村落,还有一条街道和三三两两的行人,这里人烟稀少,没有四通八达的公路。八角城就在白石崖脚下,它北依白石崖,南临甘加河,千年岁月里静静守护着这一片草原。一朵一朵的白云像生了翅膀,渐渐从四面八方消散而去,天很蓝,很净,很深。白石崖像一道无边的屏障,它给予八角城强大而有力的支撑。整个古城被一种寂静和肃穆笼罩着,威严而盛大,当地藏民称八角城为“雍仲卡尔”。城外有护城河和护城壕,还有外廓,南门之外另有外城,从建筑工艺,建筑形式上看突破了方形格局,十分独特。
站在与古城相对的观景台上,一座“卍”字形城池平展的躺在眼前。四周低矮的城墙把住在城内的人家紧紧拥在怀里。风中的嘛呢旗,以及缓缓上升的无忧无虑的炊烟,告诉我这里是一片安静的地方,你的脚步不要随意惊扰栖息在这里的神灵。是的,这里不但安静,而且很安详,唯有安详的地方,才能够令人顿悟到生命的真实和活着的意义。我踏入八角城,距离不远处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我想,八角城的辉煌时期将会悄然来临,千年前抑或战乱之时的荒芜之境将会慢慢消失为另一种足以让大家衣食无忧的文化。不久,这里会挤满四面八方杂沓而来的游客,他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留下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和愤慨,然后扬长而去。
八角城内的居民不多,但很集中,他们过着半农半牧的日子,土木结构的平房,飞檐流水,颇有四合院风格。汉族居住的房屋前或栽有风马旗,或挂着经幡。多少年来,他们就这样相濡以沫,宗教和民俗渐而融为一体,不分你我。我在城内转过一圈的时候,天色已渐晚。天空格外明晰,没有风,也没有吵杂,只是安静,安静里的超然之气缓缓上升,它在我的心灵世界形成了某种日夜渴望的悠然自乐的生活。一条小溪从西流入,绕过迂回的巷道,然后跌入村口的深谷,淙淙远去,远处泛青的草地不动声色,它们正在酝酿热烈而激情的歌唱。城内南墙处有一洞口,走出去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草原在遥远的地方已和白云接壤起来。护城河里的流水已不再沿城奔走,岸边的青草绿得发亮,它们在河水的滋养下,生长,衰亡,再生。我沿着凹凸不平、伤痕累累的古城墙行走,不禁猜想当年兵临城下之时,这里真的发生过激烈的战役吗,如此精巧坚固的防御工事可曾被敌人攻破过吗?古城城墙黄色的泥土在冬日暖阳照射下散发着家园的气息,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又让人感觉到似乎承载着许多的远古信息,它平静,温厚,像一位长者,庇护着城中的子民,蕴含深沉的爱和希望。
远离了硝烟,也远离了呐喊和厮杀的古城在寂静里却多出了些许寂寞,城墙上方杂草丛生,枯枝飘摇。高原茫茫草地之上,八角城俨然如喇嘛,就地打坐,淡定如禅。村子里的风马旗和经幡在微风里念着经,细致入微的幸福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十分强烈,但我却无法说出来,或许幸福本来就无法诉说。八角城是安静的,千年之前的战火里,它岿然不动。温暖的秋天来临,它依然如处子。如此宽厚而豁达的空间里生活着的人们,他们也定然一如既往,拥有这种宽厚,迈向豁达,我相信外界花花绿绿的侵扰不会轻易将坚实的灵魂腐蚀。落日如盘,甘加草原宛若碧绿巨毯,八角城在我眼底渐渐模糊起来,我知道,世界不会因为意识而改变,也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某一天这里成为人山人海的旅游目的地时候,八角城还会不会如此安静地守护着它的子民?落日能使人情不自禁地忧伤起来,我不能拒绝它的到来。离开八角城,我又一遍一遍想象遥远的草原,以及草原上遍地的野花,它们在落日下重新再生的时候,清晨的阳光会不会带给我热烈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