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呼毕勒汗
呼毕勒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891
  • 关注人气:1,4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尽的烽火

(2017-09-16 06:18:18)
标签:

甘肃

旅游

青海

分类: 旅行影迹

散尽的烽火

       车出嘉峪关,望着冰堆雪积的祁连山、古时西域的那种苍茫和纯粹、那种马背上虔诚的文化行走,似乎被隔在一道时间的网栏里。阳光下,一堵已经坍塌了的土墙时隐时现,土黄色的墩墙像一条在大地上生长了几百多年的经脉,时高时低的线条仿佛不是时间的割痕,而是大地脉跳的波动。那一层一层夯筑清晰的纹络,像岁月的锯齿在墩墙上拉出的豁口,我们穿过戈壁,一步一步地走近它。


散尽的烽火

散尽的烽火

       站在旷野之上,像眼睛里揉进沙,模糊了整个景象,几百年前从关城西南角起始的墩墙,穿过戈壁,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到讨赖河峡谷北岸的峭壁之上。长城第一墩就雄立在悬崖之上,成为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远远望去它像一个平顶的麦草垛,阳光下放着金黄的光亮,长长短短的日子将墙皮打磨得像冰凌般坚硬,疙疙瘩瘩的黄碴粒,把风刺得呜呜地号叫着绕道而去。它是万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更像是一个历史的守望者,由于它处在平坦的戈壁上,所以也没有像敦煌阳关烽火台那样处在赤色的山岗上给人以高大雄伟的视觉感。


散尽的烽火

       万里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这个土墩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很重要。它位于讨赖河北岸的悬崖峭壁之顶,所以它又叫讨赖河墩。它的南面是逶迤起伏的祁连山,西面是浩瀚的戈壁大漠,而它的北面就是“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它与关城明墙相接,是关城明墙向南延伸的终端。以此构成嘉峪关关城南北两翼两个重要的辅助军事防御工事,使嘉峪关的军事防御功能更加坚固。


散尽的烽火

       第一墩现只遗存一截残破的墩壁,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何而塌毁?像这种用黄土夹砂砾夯筑而成的墩台,怎能经得起长年累月风雨的侵袭,好在大漠地区干旱少雨,才得以遗存至今仍留有残墩。如今,它被护栏围着,站在颓垣断壁的烽墩前,向北望去,一段苍劲古拙的夯土城墙如游龙般行走于戈壁,穿过墩台与土城墙之间的豁口,西边是苍茫寂寥的戈壁,这里曾经金戈闪亮铁马驰骋。遥想当年,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征战边关、醉卧沙场、笑傲苍穹?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一部伟大的史诗,那么这里—万里长城第一墩,或许就是史诗的开篇。墩台下面是深近百米的讨赖河大峡谷,自然形成的地表断裂在空旷的戈壁上显得异常壮观。这条地表下面曲曲弯弯的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河流里,哗哗流淌着来自祁连山的雪水,坐在干涸的河岸上听着流水的声音,仿佛坐在历史的水声里坐在很久前的某一天,一群驮着丝绸的驼队停下来,商贾们在午后的河水里洗濯风尘仆仆的脸,抬起头白雪茫茫的祁连雪峰仿佛伸手可及,心中涌起回到故乡般的温暖。


散尽的烽火

      站在悬空的透明玻璃观景台上,讨赖河大峡谷真是令人惊喜,河并不宽,水也不是很急,并不汹涌澎湃,河水清清的泛着浅蓝色的波光,在灰色的大峡谷底部蜿蜒流淌,显得纤小而温婉。而与讨赖河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宽大的河床、陡峭的河壁和深广的河谷,河壁垂直陡峭如刀劈斧砍一般,而河谷的深度有近百米。如此险峻的河谷,谁能想象到就是这条不太大的讨赖河造成的千百年来,由于河水冲刷、两岸泥沙下沉、河床增宽加深而形成了这条大峡谷。然而,讨赖河峡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峡谷,它是一条很特别的峡谷,当你把视线从峡谷底部抬起直到峡谷顶端,所见到峡谷两侧并不是高耸的山峦,而是平坦的戈壁。讨赖河峡谷两岸既没有树,也没什么草,而是砂砾遍野。正是这植被稀少的戈壁荒漠,给讨赖河水冲刷造成大峡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自然条件。讨赖河是一条伟大的河,由于它的冲刷所造成的峡谷绝壁天险,为古人建筑讨赖河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势,讨赖河墩也因依托讨赖河大峡谷的险要地势而成为万里长城上第一险墩。


散尽的烽火

       沿着铁质的楼梯往下走,来到山谷间的一片平地,长长的吊桥出现在面前,两岸的高崖形成的断裂大峡谷,于无尽的苍黄里划出雄浑的轨迹。我一步步,跨上吊桥,拉紧悬索,而脚下的每一步,都应和着咆哮的河水,讨赖河滔滔东去,惊心动魄。走在上面晃晃悠悠,桥下水流湍急,河床却在这样的惊险里移步换景,越来越完整呈现出它弯曲的线条和无畏一切的气魄。跨上对岸,依然是极度贫瘠的土地。大小不一的黑色石头,很多都遍布裂缝,一丛丛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在石头都会开裂粉碎的土地上,挣扎着开花,结果,绚烂。


散尽的烽火

  回头眺望万里长城第一墩,映入眼帘的是那历史的沧桑,昔日雄伟的烽火台,风化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黄土堆,矗立在讨赖河北岸。不过在这边是看不出其险的,倒是刚刚在河谷对岸看它的背面,有如河谷悬崖上一个小小的凸起,其踞守之势,却见几份险峻。今天,长城被历史和沙漠吞噬,烽火台散尽了烽火,那些城墙上的砖瓦早已被周边人修建了窑洞和圈舍,长城失去了起存在的意义。但是,长城文化将会一直影响中国的发展。长城第一墩,我心中依然向往着,你是多少人的血肉之躯奠基,才造就如此伟大的工程,你虽然没有抵御的功能,但你永远是民族精神追求的象征。万里长城此去,不知又有多少无名的墩台堡垒遗迹,都默默地在大漠旷野在山间一点一滴地风化和瓦解,忘却前尘往事,忘却狼烟滚滚,战马长嘶,默默地,尘归尘,土归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雄关如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