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2017-04-15 05:45:22)
标签:

旅游

摄影

游记

分类: 旅行影迹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中穿行,两旁是熟悉的风景。刚离市区不远,眼前的风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渐渐退出视线,转而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山丘。偶尔能够看到几片狭长的田地,高高低低相连着,两侧的山上草木茂盛,蝶飞鸟跃,我于是盼望着早些到达友谊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山路一转,友谊关已在面前,我突然觉得面对这座雄关,应该以一种朝圣者的态度去拜谒它,任何一丝游览者心态的存在都是对它的亵渎。直面它,我仿佛面对的不是一座古老雄关,更像是面对着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等着我用古老的话语与之沟通。因此,我以一颗虔诚的心与之对视,以示尊敬。刚进入边防检查站,远远便能看见友谊关城楼拱门上方那用汉白玉雕刻的、当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友谊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楼顶正迎风高高飘扬。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中国有九大名关,其中八座都分布在北方长城一带,那里曾是中原文明疆域的边缘,长年经受着战争的威胁和损害。由此可知,友谊关建立的初衷,也是让它承担起军事上的作用。其实,想让一块土地一时被征服,只需要几支军队、几座城关便可;而让一块土地世世代代服从统治,莫过于让那块土地上的人们心里产生文化认同感。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几乎没有中原文明的南蛮之地,于是雄关建立起来了,但关下的人民产生民族认同感,则是之后漫长岁月里的事情。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我于是信步登上城楼,这座城楼在广西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能占据一个角落。站在城楼上两边眺望,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两边的山林草木,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据说临近一带的风俗习惯仍很相似,但向南再迈一步,脚下的土地已非故土。对疆界的敏感变得强烈起来,神情也开始肃穆。平时出行,脚步多跨市界,心中不会有什么感觉,偶尔跨过省界,虽然风物有所不同,但毕竟还是同一个国家,内心对省界的概念也不会太强烈。而国界就不同,向前走一步,风景还没发生多少变化,但所踩的土地已经是他邦之土。文化可以超越疆域的范围而存在,或许有一天,世界将变得很开放,开放到人们不再介意疆界的存在。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友谊关以其雄伟的奇姿和悲壮的历史名闻中外,星转斗移,岁月沧桑,如今古炮台依然巍峨地挺立在友谊关两侧的山顶之上,它似乎仍在向人们讲述当年那场殊死的搏斗和悲壮的历史。登上左弼山古炮台遗址,从那铁锈斑斑的古炮仍能感觉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殊死战斗。左弼山炮台是清末名将、广西提督苏元春率部所建筑,呈圆形,用三合土和石料筑成,异常坚固,炮台中央是炮位,炮位下面是屯兵室、弹药库和四通八达的地道,与各炮台环形相通。炮台入口处还有两块半人多高的条石,是当年守军升旗的旗杆石。右辅山炮台位于友谊关西侧几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右辅山又叫金鸡山,整座山拔地而起,遮掩住西面的半边天际,高几百米,形如刀削斧凿,堡垒森严,猿猴不可攀,鸷鸟难飞越,形成友谊关西面的天然屏障。山顶上共有三座炮台,分别命名为镇南、镇中、镇北炮台,这些炮台是保卫友谊关的重要军事设施。1902年12月,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亲自在镇北炮台上点燃了反清的烈火,发动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起义。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友谊关的闻名还与近代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关。1907年12月2日,黄兴发动了镇南关起义,革命者黄明堂率义军80余人攻关,克炮台三座。第二天晚上,孙中山从河内急忙奔赴镇南关指挥,他亲冒炮火,亲自在镇北炮台上点燃了反清的烈火,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它播下了反清的烈火,使全国的反清革命活动如火如荼。而中国的老朋友、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也曾经在这里与周恩来总理亲密会晤,中越两国在友谊关愉快地商讨解决了两国的边界问题,当年室内的摆设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不幸的是中越两国因为边界摩擦关系渐渐恶化,最后竟然兵戎相见,至今友谊关的城墙上还留着累累弹洞,这是当年越军攻打友谊关时所留下的历史创伤。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千百年来,友谊关也曾来过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他们抚摸着城墙的砖头,或放声悲歌、高声吟啸,或念念私语、幽幽叹息,或静静思考、若有所得,然后转身别去,消失在一片烟雨中,不留下一丝痕迹。千年的风继续吹,吹散了曾经的烟雨雾霭,关山内外,天淡云轻。这里既然无法再听到从山林那边传来的地道的山歌的声音,大清国魂的最后一点影子也就早已消散。历史终究已成为历史,而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前进。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风度、唐诗宋词的繁华的梦、元明清的生活情趣所不曾关注过的地方,已渐渐被二十一世纪的匆忙脚步悄然勾勒成一帧图画,交汇着历史与时代的粗粗细细的线条。

远方的风景—广西纪行(二十六)友谊关古老的雄关

        站在友谊关的楼顶远眺,两侧的左弼山和右辅山如两只雄狮,对面的越南层峦叠嶂,中越两国关口的车辆犹如车水马龙,两国边民川流不息,一片忙碌繁华的景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和平静谧的世界。今天两国的边民互相通商往来,睦邻友好,并结下兄弟般的友谊,友谊关成了真正的“友谊”之关。我还是回去吧,这里有经济、文化交流的缘故,已经不再寂寞,来过一回,也算有了个交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