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戏台有着独特的个性,不同于北京的戏台,也不同于北方农村的戏台,,徽州古戏台大多建造在宗族的祠堂内,这是有别于北方地区戏台设置的典型特征。徽州古戏台是祠堂建筑的一部分,从外观上看和祠堂共为一体,外墙均以白石灰粉饰,显现出古建筑在青山绿水中黑、白、灰色调的协调统一。这些古建筑群体建造精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反映了古徽州鼎盛时期民间戏剧艺术的真实面貌。

徽州古戏台大多为明清时代建筑,作为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平面布局以群体建筑为目标,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重视建筑物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与祠堂的享堂、寝堂呼应,体现了端重、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其空间布局则讲究传统的严谨均衡,又求灵活舒畅,合理地利用门楼内空间构筑为台,使人们在宗族活动之余能够在宽松、和谐、舒畅的美感中得到放松,这种巧妙的组合是徽州人的一大创举。
徽州古戏台内容丰富,极富地域性特点,且具有代表性,它们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而被世人称奇。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风格,更体现了几百年前古徽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在结构处理上,戏台主体建筑基本上采用干栏式,梁架结构为穿逗式、硬山搁檩式,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上的一些做法,使各部分的组合相当完美,发挥不同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立体造型上采用徽派建筑惯用的风火山墙,这种呈跌落的台阶形式,外轮廊线横平竖直,它突出封住木构架,起到防风和防火的功能,屋顶形式分歇山式双坡式两种。

徽州古戏台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进深三进两明堂,戏台为门厅部分,中进享堂,后进为寝堂,天井两边为廊庑,部分前进廊庑建成观戏楼,又被今人称作“包厢”。梁架为木结构,外围砖墙封护,内部基本为对称布局,天井作采光通风用,两侧有耳门通街巷。戏台做工讲究,有的台面挑檐,额枋间布满了装饰的斗拱或斜撑,尤其是额枋上雕刻着各种戏文、花鸟图案。两侧看台长廊是由石柱或木柱擎起的,观戏楼饰以精巧的木雕花板及花鸟虫鱼油漆彩画,整个戏台蕴意丰富,构架完美。
徽州古戏台的正中央天花处,设有层层上叠、旋收成屋顶的穹井,名曰“藻井”,其作用不仅在于装饰美观,更主要的是穹井所形成的回声能造成强烈的共鸣,使演员的唱腔显得更加珠圆玉润,观众在远处也能听得清楚。从现存戏台看,清中期以后的戏台中央天花大都设有园形藻井。所谓藻井原为宫殿、坛庙、寺庙建筑中庄严雄伟的帝王宝座上方或神圣肃穆的佛堂佛像顶部天花中央的一种“突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戏台以木质材料为主,与祠堂大门紧密相连,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明间为演出区,次间为文场、武场乐间,稍间为廻廊。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有的在挑檐额枋间饰以装饰性斗拱,这些视等级、地位、财力而定。应用雕刻工艺作为建筑中某些部位、某些构件的装饰手法,是徽派古建筑风格重要组成部分。
戏台前部设有雕刻栏板,既有装饰效果,又达到安全之目的,两侧廊庑上设置的观戏楼,小巧玲珑,内设形同美人靠橙,观戏窗上组合有几何形纹的窗棂,不但美观,而且不挡视线,透过窗棂可观看戏台上的整个演出活动,非常惬意,是当地有名望、有地位的族人以及大户小姐观戏之所在。有的考虑到防水的需要,在观戏楼的前檐柱采用石柱,可防霉、防腐。天井下的地面均采用青石板条铺砌,设置散水及排水沟,廊庑地面则采用地砖或卵石墁地,颇具地方色彩。


徽州古戏台立面布局严谨、造型优美,排列整齐,极为华丽美观,下半部是浮雕人物隔板,连接上下两半的中间横板,全部雕刻着戏文故事,正额枋上雕刻有“福禄寿”图案,人物脸部神采奕奕,堪称为精品。月梁上有用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人物画面,一山一石、一树一木皆层次分明,纤细逼真,多半用完整的横梁雕刻表达。月梁上内容各异的戏剧题材画面,这也是徽派建筑从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色,是一种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徽州古戏台是徽派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部生动的实物舞台史,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又融入其它地域文化的特点,并可从中体会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徽派古建筑不仅以民居建筑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形制分明的古戏台与祠堂整体建筑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不仅使徽派古建筑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对研究徽派古建筑类型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徽州古戏台对于研究徽州区域文化、中国戏剧史、徽派建筑及中国建筑史,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徽州古戏台是戏曲文化的延伸,与徽州的建筑、徽商、宗族等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徽州的商人发达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读书登第,努力入“仕”,一方面以戏剧等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结交四方文人雅客,追求仕大夫阶层的高雅品位。而在许多徽商看来,戏剧可以作为炫耀自己竞尚奢丽的资本,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他们荣归故里,要光宗耀祖,续宗谱,修祠堂,建戏台、演大戏,这也是徽州古戏台林立的主要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