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孩子”车厢,作用非常有限

(2022-09-29 04:35:11)
标签:

旅游

生活

铁路

#小孩猛推拍打座椅置物板#815日,河南许昌。从北京开往长沙的一趟列车上,小孩不停猛推、拍打座椅置物板,前排女生多次提醒无果,只能前倾身体坐着。据拍摄者称:“旁边有好几个乘客有去劝说,家长也制止过,没有什么效果便没管了。”#真的建议高铁出个带孩子车厢# (微博四川观察)

“熊孩子”问题,相信大家已经见得很多了,说起来简单,分析起来非常复杂,“熊”的主体是孩子,但是背后是没有尽到管教义务的家长。这个问题跟大家熟知的高铁恶劣现象之一的“霸座男”还真的差别蛮大的,没有办法教育到直接的责任人。而且活泼吵闹是婴幼儿童的天性,尤其是受高铁车厢封闭空间和固定座位的拘束,儿童很容易感到心理不适和情绪反感,喧嚣、吵闹有时在所难免。这应该得到更多乘客的理解与宽容。或许不应该上升到需要“管制”的层面,但是问题越来越多,不管也不行。

有乘客认为,是否可以出一个“带孩子”车厢,受启发于较早前推出的“静音车厢”,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如果真的推出“带孩子”车厢,那是不是用香水的要分一个车厢,喜欢抖腿的又要放一个车厢?毕竟每个人的需求和想法都不一样,公众场合更是要互相理解。而且如果该趟列车没有孩子,那么空车厢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又有谁来买单?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静音车厢的相关规定,里面很明确了“保持安静”、“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哗”等等,所以其实旅客的需求已经在静音车厢里基本实现了,所以目前铁路部门需要做的是更大范围推广静音车厢,或者继续完善静音车厢的相关要求,而不是从“带孩子”车厢上下功夫。

此外,不仅仅是铁路部门,笔者认为,“熊孩子”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多方面的,家长的教育是最核心的,要树立的是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规则意识,明白做错了就要承担责任。乘客在被“熊孩子”干扰到时,也要合理不能过激地提出自己的诉求。在此基础上,铁路部门也会加强相关的服务,多方协同和努力下,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给予他们最正确的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