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短论文
标签:
文化娱乐 |
电视剧《繁花》的影像美学叙事
在电视剧《繁花》中,香港导演王家卫延续了他以往电影叙事的风格,采用微观视角、多线并迸与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引入倒叙、插叙、闪回等多种形式,搭建多层次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中以一种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剧中随处可见:叙事美学与影像美感圆融均衡,朦胧迷离的美术空间、流动运镜的画面、交叉闪回的剪辑方式、情意绵绵的构图造型、抒情写意的场面调度,以浪漫诗意的审美特征,极具探究意味的鲜明风格,勾画了上海斑斓的记忆。

为了将90年代上海的城市景观多维度呈现,电视剧《繁花》团队搭建了长达200多米的黄河路整体景象以及室内、室外两个版本的进贤路,对沿街的店铺橱窗、小巷电线乃至真园饭店的菜品细节均进行了细致完善。并大量采用XR/VR虚拟制作技术还原具有标志性建筑与城市街景,进行了电影工业水准的还原。

《繁花》中采用中长焦镜头拍摄近景与中景的人像,并借助大光圈虚化背景,造成浅景深效果。拍摄入物间对话时偶尔越轴,更添迷离感。剧中还出现了大量人物回眸的镜头,暗含对逝去事物感怀情愫。高度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干脆利落的剪辑技巧、高饱和度的大色块美术设计,极度渲染力的抒情场景。《繁花》通过光影对比与色彩运用,用鲜活生动的人物个性来牵引观众,是让其产生共情的关键。剧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呈现,《繁花》的创作方式就是要求观众跳出他们的舒适区,主动适应和认知扩展。通过时间换取空间,观众大多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观看。

“港味” 被普遍形容香港电影的所特有的文化气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香港电影界就有一种张扬与狂热的美学风格,类型混搭、造型推向极致的反传统形式,并通过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显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实,《繁花》也融入了其他经典香港电影的调味。剧中斑驳而怀旧的基调、流动不安的构图、嘈杂而精细的画面、独白与字幕的交替使用、都市喧嚣与靡靡之音的交响,都与《重庆森林》《堕落天使》《花样年华》《2046》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从画面到音乐、从造型到表演,王家卫都有意向自己的“经典电影” 致敬。

《繁花》的叙事手法、视听方式、美学追求与传统电视剧无疑有着显著的差异,向人们提供了一种“陌生”
的艺术情境,观众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在反映大时代下众生命运与社会变迁方面,为国产电视剧提供了一些借鉴。由于其生产和时间成本,电视剧《繁花》只能仅仅是借鉴,不是目标和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