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论文
标签:
文化娱乐 |
旅游电视歌曲的魅力与功能
旅游电视歌曲是以推荐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性歌曲,是传统的MV在网络视频时代新的表达。其成名鼻祖当属20世纪80年代宣传三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此一曲火遍全国后,几十年来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歌曲与区域形象的塑造与推介。
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歌曲与诗词相伴,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礼仪传统、语言风格、地理环境的集中体现,反映不同区域所代表的群体在一定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例如代表中国形象的歌曲《茉莉花》《沂蒙山小调》,除流行中国大地还出现在欧洲的音乐作品之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最能代表中国的民歌。
冬季漫长寒冷的东北民歌与二人转;西北高原的“花儿”
与“信天游”
;
江南鱼米之乡的“吴歌”
与江南丝竹等,各具特色、各显风格,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也与其所流传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活状态有着紧密关联。正因为这种区域标识性,使得歌曲可以成为塑造区域形象、推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具并广泛应用。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理状况大不相同,维度较高的西北地区歌曲较豪迈,如内蒙古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西藏的《青藏高原》,陕北的《信天游》;中部地区平原辽阔,大江大河奔腾不息,歌曲曲调尽显舒展悠长,如山西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东部沿海地区的人较为温婉,歌曲大多温和舒缓,如江浙的《太湖美》《采茶舞曲》,福建的《天黑黑》等。显示出歌曲与其产生的区域自然条件、语言环境和劳动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中国,由于地理位置和不同地貌关系,在吐字归音方面有着鲜明的区别。如粤语歌曲因特有的发音而自成流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音乐标识。20世纪90年代,粤语歌曲流行全国,其中许多来自广州。数十年后,粤语歌曲虽然已没有了往日那样独步流行歌坛的地位,但在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下,粤语歌曲依然是最能代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形象的音乐符号。首届华东地区暨全国部分省市旅游电视歌曲大赛参赛粤语歌曲《广州迪》,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推介旅游目的地广州的作品。轻松流畅的伴奏、心境倾诉时夹带着的美食粤语歌词,伴随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广州塔及充满岭南色彩的老城老街的视频,该歌曲将一个充满烟火气与现代感的广州跃然而出在人们眼前。而美食在广州的独特性以及岭南文化的市井风貌,正是“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重要构成。
大赛的最佳作品《我们的上海》采用当今国际乐坛盛行的音乐剧风格,以符合城市气质的音画,塑造了上海现代、开放、温暖、奋进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在交响乐的伴奏下,中国流行美声组合用华丽、温暖、有力的声音,与上海旅游形象大使、影视明星胡歌一起引领观众走进上海一大旧址、夜色浦江等标志性场景。用时尚音乐与传统城市歌曲相结合,彰显了上海的历史文化气质与现代开放精神,让人沉浸其中,欲走还留,形成震撼的效果,这就是旅游歌曲的魅力与功能。
旅游歌曲在塑造区域形象的同时,还肩负的推荐旅游目的地、引导旅游消费的功能,与流行音乐文化的特质有很高的契合度。藏是令人神往的旅游目的地,古老而神秘的藏传文化以及空旷辽阔的高原风物充满了迷人色彩。旅游电视歌曲大赛参赛作品《一路向往》,一改音乐传统的西藏风格,以摇滚为基调,电声乐队伴奏,藏女歌手与藏民载歌载舞,沿着通往珠峰的G318国道以行进的方式进行拍摄,将壮美的青藏高原运动而高难度呈现,同时快速拉近遥远而神秘的珠峰与屏幕受众的距离。同样,《寻味济南》《爱青岛》等作品也都是以流行歌曲的形式,轻松愉快地演绎了当下城市的风貌人情,刻画了时尚青春的城市形象,从而吸引众多游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旅游歌曲也以短视频在网络上应用。与音乐融合的短视频已作为内容传播的一种手段被广泛使用,其时长大多在4~5分钟,独特的、充满地域色彩的音乐彰显个性,旅游目的地特有的物产美景为其个性进行了强化性的标注,在几分钟的时长中,音乐、歌词、视频有机融合,迅速有效地吸引网民的关注,达到短视频在网络传播的诉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