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此生(56)

(2022-03-31 19:39:32)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小说

共此生(56

 

 

 

小雨是一位很有天分的学生,但是,自从上初中后,她就显得有些迷茫。因为是师生,也是朋友,陶兰馨老师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她的问题,小雨也接受了陶老师的观点。看了她的日志(是特意写陶兰馨的),和小雨聊过以后,陶兰馨的内心更多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雨有母亲,但是却感觉不到母爱,但却觉得和陶兰馨老师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小雨希望得到正常的母爱,还说,曾经梦见陶兰馨做了她的妈妈,醒来是泪流满面。听了小雨的话,陶兰馨很感动。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大多数父母不在身边,使他们从小就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性格也会有缺陷。在学习方面自然也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极少数特别有自制力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也给当教师的出了难题。所以,当老师的特别是当班主任的就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对症下药。这样做可能会很辛苦,也可能劳而无功,但是,做了,一定比不做有效。陶兰馨经常对她的学生说,只要他们愿意把老师当作母亲一样看待,陶兰馨也愿意尽到做母亲的责任,给与他们关怀与温暖。

那时候,陶兰馨和小雨还聊到陶兰馨的退休生活,陶兰馨说退休以后,她会出去旅游,希望到这些学生生活、工作的地方走走,然后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那样她的晚年生活就不会寂寞。当时,小雨还问陶兰馨将来会不会出书,陶兰馨说一定会出书的。很早以前,陶兰馨就和她的学生谈到这个话题。她还帮陶兰馨想了一个题目:“共此生,长相伴”。陶兰馨觉得这个标题挺不错。陶兰馨告诉她说,她在QQ空间写日记,就是为将来整理出版文集准备素材,陶兰馨不会把自己的时光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的,会尽量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话也不是她第一次对学生说了。陶兰馨说,将来她的旅程一定愉快而充实。小雨还说,她知道陶兰馨写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和别人分享。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理解,陶兰馨很欣慰。

莹莹是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的可怜女孩。据说是因为母亲怀的二胎,在“计划生育”政策严管下的小县城医院里,小女孩的父母看到又是一个女孩,生下她的话要冒着丢工作的风险,就把这孩子在丢在医院偷跑回家了。因为他们用的是假地址和姓名,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医院也没法找到他们。这可怜的女孩被妇产科医生养了几天,被一对结婚近10年还没生育的夫妻领养了。养父母心底善良,把莹莹视为己出,这是女孩莹莹的幸运。更幸运的是,领养莹莹第二年后,养父母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小时候的两姐妹非常亲热,莹莹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有些外人对着莹莹指指点点,妹妹也开始好奇地盘问姐姐的身世。从小娇生惯养的妹妹开始嫉妒姐姐的优秀、与姐姐争夺零食与父母之爱,甚至还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让姐姐给她背书包。对于妹妹的这些无理取闹,莹莹也不生气。特别是在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后,她更加感激养父母,也对妹妹更加宽容。但是,她心里总是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她不明白,父母怎么会抛弃她,而且一直是不闻不问。

莹莹初中三年都是陶兰馨的学生,陶兰馨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她,在她终于可以对陶兰馨敞开心扉的时候,陶兰馨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她:如果她的亲身父母来找她,她也可以见一见——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一个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来路。但是,她没有责任和义务,养育之恩大于天。为了创造条件让两个女儿能够安心读好书,父母种了20多亩责任田,稍有空闲的时候,父亲还在外做装修。莹莹对陶兰馨老师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学有所成,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将来报答养父母的大恩。莹莹读初三的时候,陶兰馨在管理女生寝室,有一次在陶兰馨寝室里,她和陶兰馨谈心,她说了一句“怕等我读完大学之后,参加工作挣到钱,妈妈她生了重病……”陶兰馨没等她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陶兰馨知道余下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没让她说完。陶兰馨安慰莹莹,好人有好报,她的妈妈是能够享受到女儿的回报的。对于老师,她所做的一切,陶兰馨都能读懂,她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不会辜负老师的希望,她的感恩之心,大家都了解。果然,现在她已经有了出色的工作,挣到钱了,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母不再种田。她每个月发工资后都寄钱要给父母,还一再要求他们不要不舍得花钱。也许陶兰馨们确实有缘,他们家有亲戚曾经怀疑陶兰馨就是抛弃莹莹的母亲——因为内疚,所以陶兰馨才这么关注、关心着她和她的家人。因为陶兰馨们俩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对此,陶兰馨也不解释,就是一如既往地和她以及她的家人来往。陶她们俩更是无话不谈,有时候她们俩聊天,陶兰馨就说,莹莹真的特像她,她的爱好和性格比女儿若斓更像陶兰馨。师生俩常常是心照不宣: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她们常聊到: “共此生,常相伴”——不是空间距离的拉近,心灵的距离更近。

很早以前,有位叫明涛的学生曾经在作文里写过,陶兰馨像妈妈一样对待他们这些学生,这些孩子确实也一直把陶兰馨当作母亲一样敬重,她们既是师生,更是知己,还有一位漂亮可爱的女孩晓玲还叫过陶兰馨妈妈,一位叫乐乐的女孩从初中毕业就一直叫陶兰馨“干妈”。陶兰馨也乐意学生能够把她当作妈妈一样看待。陶兰馨觉得当老师能够有这样的际遇,就是一种殊荣。

陶兰馨对若斓说: “母爱”是一个神圣的词语,她一直在努力做一位好老师、好母亲,能够无愧于学生对陶兰馨的理解和认可,无愧于“母亲”这一个神圣的称呼,希望若斓也能够像她对待自己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共此生(55)
后一篇:共此生(5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