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爱与心教育

(2023-11-30 07:54:50)
标签:

教育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样地,培养出一个好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惩罚,而是老师的爱和心,它让学生能够在幸福和快乐中学习。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虚空”。处于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暗如地狱,没有阳光温暖心灵;意味着井底之蛙,没有清澈的小溪自由玩耍;意味着视野短浅,没有宽广的天空任你欣赏。影片中的“池塘之底”住在一群被人厌恶、迷茫叛逆的孩子,他们逃学、撒谎、斗殴、抽烟,这里过着被世界遗忘的学习和生活,这里看不到教育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池塘之底”代表着这群学生的底层面貌,但也同样说明这帮学生拥有着向上漂浮的可能性。马修用他宽广博爱的胸襟和美妙动听的音律抚慰着放牛班上的问题少年们饱受摧残的心灵,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感化学生,以其机智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从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让这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变成想唱就唱的天使,恢复了孩子纯真善良的天性。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两种教育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是校长拉齐的严厉派,他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行动——反应,如果有孩子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禁止任何外来探访,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他那里没有公义、尊重、爱心。

二是学监马修的思想派,他的教育方式也代表了一种开放教育。老师从来不打骂学生,而是靠“温暖”来感化学生,就算学生再不听话,但学生“冰冷的心”也会有融化的那一刻。电影中的小男孩皮埃尔开始也是一个叛逆十足的少年,但马修却发现了他异常的唱歌天赋,他的坚持不懈,火热的心,终于感化了学生。

现在的学生愈发叛逆,像弹簧一样,老师硬,则他硬;老师软,则他更硬。因此老师要找到一种正确对待儿童的教育方式。

(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

在现代教育体制构建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马修对学生的宽容、尊重式教育正是西方以人为本教育的缩影,促进了西方民主化社会的建设。这也是我国教育中所缺少的,学校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解放学生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学生在很多时候犯错误,常常并无清醒的自我意识,事后往往是成人赋予其所谓的目的而纠缠不放,从而把孩子逼向教育的反面。”因此,教育不是当头棒喝,而是带着理解和宽容善待学生的失过失。宽容是教育爱的体现,“宽容学生,并把爱融进教育情境、教育过程、教育智慧、教育技艺中,使学生发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积极变化,这才是教师的爱和教育的爱。”影片中的皮埃尔,虽有“天使一般的声音”,但性格冷漠、叛逆,对于他的误解和挑衅,马修多次施予宽容,还让他担任合唱团的领唱,并推荐他去里昂音乐学院,后来成为著名的音乐指挥家。马修用爱代替了惩罚教育,他惩罚小盖贺克课后去照顾因为他而受伤的马桑大叔,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让盖贺克在情感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行为,使得他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继而更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正确、理性地面对学生,客观地认识、了解学生,并采用恩威并施的教育方式,既是对生命的关照,又是对生命的遏制。

( ) 因材施教的教育

如今的学生在追求统一性和共性的裁剪中失去了在学校想象空间里作为真实个人的个性存在,而成为物化的人,成为工具的人,成为失去个性和创造性的人。其实,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充满个性差异,人性化的教育应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程序化和公式化。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的,“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这就要求教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变化着的教育环境和管理手段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质、天赋,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活动不仅要考虑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变化发展的需求,而且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的差异。“池塘之底”的学生在马修到来之前受到学校校长各种高压手段的压制,个性丢失,成为了强迫式教育的牺牲品,人生的希望不复存在。但是,随着马修老师的改革,学生内心的欲望逐渐爆发出来,希望之火重新燃烧。马修老师的教育将学生引入了人生光明的路途,使得每个人有了学习动力。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珍视每一位学生,他组建合唱团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嗓音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合唱位置,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肯定的态度增强了他们的存在感和自信心,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保证了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得到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尽最大可能地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

爱,点亮他们的生命,让他们的世界,有音符,也有蓝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