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紧抓课本巧学表达》校本教材(一)

标签:
教育 |
分类: 市级课题成果性资料 |
序言
——写给学生的话
亲爱的同学们:
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由此看来,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迈进了小学生涯,这个阶段是你们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表达是语文学习要练就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小学时期,正是你们语言学习的重要开端,要提高表达水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高手呢?一是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这是语言的源泉 。二是要有丰富的词汇,这是表达的原料。三是掌握表达的技巧,这是表达的技术。 词汇靠大量的阅读。阅读时,对不熟悉的词汇要做好记号,先弄清意思,然后进行积累。阅读要花大力气,就象愚公移山一样长期坚持下去。词汇丰富了,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校本教材《学会表达》,结合语文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本着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原则,紧扣部编教材学习任务进行创编,并遵循由浅入深、逐步加深的学习规律,内容涉及技巧学习、知识巩固、经典练习、课后拓展等多个环节,文字与图案相结合,使得知识渗透直观、明了。
用好了校本教材《学会表达》,犹如拿到了一把打开语言文字运用的钥匙。提高语言表达贵在练习,虎头蛇尾是肯定学不好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召唤我们。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自由地飞翔在广阔的天空!
《学会表达》本教材旨在借用文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所有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因此,教材在难度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力争做到所有的学生乐说乐写,从而喜欢上表达。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编写工作者发扬吃苦耐劳,甘受寂寞,焚膏继晷,连续工作的精神,确保了编写工作紧张、有序、高效地进展。但鉴于这次编写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其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老师学生批评指正。
也预祝各位同学,获得成功!
目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
第一课
第一关: 看图知场景
第二关:读文找场景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 这段话写了几个场景?
2. 这些场景是(
3. 上课的场景中,有(
4.
下课的场景中,大家在(
第三关:说说我们在学校看到的场景。
教室里
教学楼前
第四关:我来试着写一写
|
|
放 |
学 |
铃 |
声 |
响 |
了 |
, |
同 |
学 |
们 |
背 |
起 |
书 |
包 |
陆 |
续 |
走 |
出 |
教 |
室 |
, |
值 |
日 |
生 |
开 |
始 |
忙 |
碌 |
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
第一关:读读《听听,秋的声音》
第二关:读第一小节 ,画一画。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语。
|
第三关:找秋天,说一说。
1.公园里,(
2.
田野里,(
3.
果园里,(
第四关:看图片,写一写。
听听,
秋 的声音,
(
“
是(
第五关:积累乐园
枫桥夜泊
唐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