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简疏(下)

标签:
洪范三德五福 |
分类: 初九文稿 |
洪者,大也;范者,法也。《洪范》乃周灭商后二年,箕子向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
http://s3/mw690/0069uToSzy72O56XKAW12&690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疏:1、克,胜。燮,音谢,和。强弗友,强硬不可亲近。燮友,柔和可亲。2、沈潜谓地,虽柔亦有刚,能出金石。高明谓天,虽刚亦有柔,不干四时。《中庸》云:“博厚配地,高明配天。”3、辟,君主。玉食,珍异之食。4、颇僻:邪佞,不正。僭,音见,超越本分。忒,音特,差错。人用侧颇僻,在位小臣见彼大臣威福由己,皆附下罔上,为此侧颇僻也。下民见此在位小臣秉心僻侧,皆不信恒,为此僣(同“僭”)差也。
《尚书正义》: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张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既言人主有三德,又说随时而用之。平安之世,用正直治之。强御不顺之世,用刚能治之。和顺之世,用柔能治之。既言三德张弛,随时而用,又举天地之德,以喻君臣之交。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天之德高明刚强矣,而有柔,能顺阴阳之气也。以喻臣道虽柔,当执刚以正君;君道虽刚,当执柔以纳臣也。既言君臣之交,刚柔递用,更言君臣之分,贵贱有恒。惟君作福,得专赏人也。惟君作威,得专罚人也。惟君玉食,得备珍食也。为臣无得有作福作威玉食,言政当一统,权不可分也。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疏:1、稽考疑問。《管子·君臣下》:“故正名稽疑,刑杀亟近,则内定矣。”2、卜筮,龟曰卜,蓍曰筮。
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
疏:1、衍忒,推算过失。《正义》云“当推衍其爻义以极其意。”
《尚书正义》:云卜兆(兆,灼龟甲所成的裂纹)有五。曰雨兆,如雨下也。曰霁兆,如雨止也。曰蒙兆,气蒙暗也。曰驿兆,气落驿(稀疏)不连属也。曰克兆,相交也。筮卦有二重,二体乃成一卦。曰贞,谓内卦也。曰悔,谓外卦也。卜筮兆卦其法有七事,其卜兆用五,雨、霁、蒙、驿、克也。其筮占用二,贞与悔也。今之用龟,其兆横者为土,立者为木,斜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火,因兆而细曲者曲为水,不知与此五者同异如何。
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疏:时人:这种人,指卜筮官员。《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尚书正义》:事有疑,则当卜筮。人君先尽己心以谋虑之,次及卿士众民,人谋犹不能定,然后问卜筮以决之。谋及庶人,必是大事,若小事不必询於万民。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疏:1、汝,君主。2、从,同意。逆,反对。3、《周礼·筮人》:“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郑玄:“於筮之凶则止。”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
疏:《汉书·五行志》:“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法《洪范》之咎徵,天人之道灿然著矣。”孔子:“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程颢:“天人本无二,不必有合。”
1、庶,众也。征,验也。2、旸,音阳,晴天。燠,音玉,温暖。3、《尚书正义》:雨以润物,旸以乾物,暖以长物,寒以成物,风以动物,五者各以其时,所以为众验。4、《五行传》言,雨属木,旸属金,燠属火,寒属水,风属土。郑云:“雨,木气也,春始施生,故木气为雨。旸,金气也,秋物成而坚,故金气为旸。燠,火气也。寒,水气也。风,土气也。凡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处,故土气为风。”5、《朱子语类》:“以人事则有八政,以天时则有五纪。稽之於卜筮,验之以庶徵,无所不备。”
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疏:1、叙:次序,这里指时序。2、蕃:茂盛。庑:芜,丰盛。3、《说卦》:“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系辞》:“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4、《尚书正义》:五气所以生成万物,正可时来时去,不可常无常有,故言“五者备至,各以次序”。须至则来,须止则去,则众草百物蕃滋庑丰也。
一极备,凶;一极无,凶。
疏:1、一,指雨、旸、燠、寒、风五种现象中的一种。2、极,过。
《尚书正义》:一者备极,过甚则凶。一者极无,不至亦凶。谓不时失叙。雨多则涝,雨少则旱,是备极亦凶,极无亦凶。其馀四者亦然。
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疏:休:美好。若:像。前文“五事”:“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
《尚书正义》:曰休徵。叙美行之验。曰肃,时寒若。君行敬,则时雨顺之。曰乂,时旸若。君行政治,则时旸顺之。曰晢,时燠若。君能照晢,则时燠顺之。曰谋,时寒若。君能谋,则时寒顺之。曰圣,时风若。君能通理,则时风顺之。
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疏:1、狂:狂妄,傲慢。2、僭,差错。3、豫:安逸。4、急,郑注:“急促自用也。”5、蒙:昏暗。
《尚书正义》:曰咎徵。叙恶行之验。曰狂,恒雨若。君行狂妄,则常雨顺之。曰僣,恒旸若。君行僣差,则常旸顺之。曰豫,恒燠若。君行逸豫,则常燠顺之。曰急,恒寒若。君行急,则常寒顺之。曰蒙,恒风若。君行蒙暗,则常风顺之。
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疏:师,众也。尹,正也。韦昭
《尚书正义》:曰王省惟岁,王所省职,兼所总群吏,如岁兼四时。卿士惟月,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师尹惟日,众正官之吏,分治其职,如日之有岁月。
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
疏:1、省:眚,过失。易:改变。 用:因。俊民:又才能的人。章:彰,显明,这里指提拔任用。 微:隐没,这里指不提拔任用。好:喜好。
《尚书正义》:岁月日时无易,各顺常。百谷用成,乂用明,岁月日时无易,则百穀成。君臣无易,则政治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贤臣显用,国家平宁。日月岁时既易,是三者已易,喻君臣易职。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君失其柄,权臣擅命,治暗贤隐,国家乱。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疏:1、好:喜欢。有人喜欢刮风,有人喜欢下雨。2、箕风毕雨,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本喻百姓各有所好,后以“箕风毕雨”谓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尚书正义》:星之在天,犹民之在地,星为民象,以其象民,故因以星喻,故“众民惟若星”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以喻民有好善,亦有好恶。“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言日月之行,冬夏各有常道,喻君臣为政小大,各有常法。若日月失其常道,则天气从而改焉。月之行度失道,从星所好,以致风雨,喻人君政教失常,从民所欲,则致国乱。《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离毕则多雨,其文见於经。经箕则多风,传记无其事。郑玄引《春秋纬》云:“月离於箕,则风扬沙。”
(八庶征)总言五气之验,有美有恶。“曰休徵”叙美行之验,“曰咎徵”叙恶行之验。自“曰王省”至“家用平康”,言政善致美也。“日月岁时”至“家用不宁”,言政恶致咎也。“庶民惟星”以下,言人君当以常度齐正下民。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疏:1、富,从宀(音免,房屋)从畐(古同“幅”,充满的意思),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曹丕《上留田行》:“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2、攸,本义为水流的样子,段玉裁注:“水之安行为攸。”此处释为长远,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令德攸兮宣重光。”3、《礼·曲礼》:死曰考。《释名》:父死曰考。4、《说文》:“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5、恶,从心,从亚,“亚”意为“内部的闭锁圈”,“亚”和“心”联合起来表示“心情被禁锢”。本义:心里憋闷、憋屈。
《尚书正义》:五福。一曰寿,百二十年。二曰富,财丰备。三曰康宁,无疾病。四曰攸好德,所好者德福之道。五曰考终命,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六极谓穷极恶事有六。一曰凶短折,遇凶而横夭性命也。二曰疾,常抱疾病。三曰忧,常多忧愁。四曰贫,困之於财。五曰恶,貌状丑陋。六曰弱,志力尫(音汪,孱弱,瘦弱)劣也。为善致福,为恶致极,劝人君使行善也。人所嗜好,禀诸上天,性之所好,不能自已。好善者或当知善是善,好恶者不知恶之为恶,是善,故好之无厌。任其所好,从而观之,所好者德,是福之道也。好德者天使之然,故为福也。郑云:“民皆好有德也。”王肃云:“言人君所好者道德为福。”《洪范》以人君为主,上之所为,下必从之,人君好德,故民亦好德,事相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