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2022-12-31 14:37:20)
标签:

历史

旅游

杂谈

分类: 旅游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

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按照计划从今天开始我们游玩平遥。坐高铁抵达平遥古城站,其实这里离平遥古城还有很长的距离,民宿老板开车将我们接进古城。

收拾好行李已经临近中午,雨下得更大了。在古城的第一天我们只是随意闲逛,平遥特产是醋、酒,想买一些,但是又不知道挑选哪家。于是看到一家,感觉还行,就进去喝醋、喝酒,和店员交流,于是对醋有了新的认识:这里的醋是用高粱酿造的,有三年陈醋,五年陈醋,红枣醋,养身醋……八年以上的醋才能称为老陈醋,而这个八年不是简简单单的字面上的八年,是必须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冬日的寒冷,夏日的爆晒,也就是老陈醋的酿造最短时间是八年。喝老陈醋,味道甘绵,但需要慢慢喝,否则容易呛嗓子;再一比较,三年醋的口感就略显寡淡了些。

平遥的牛肉、漆器,各家店的价格相差很大,看得让人头晕,不敢下手。雨不停地下,鞋子已经湿透,降低了游玩的舒适度,但也只能坦然接受,既来之则安之。古城的大街上游人不算太多,应该是天气不好的原因,如果天气晴朗,大街上人挤人,游玩感受又会很糟糕。

第二天,十月五日,雨已经下了一夜。早晨到餐厅吃饭,民俗管家还未到,老板说昨天走的进店小路已经水淹到小腿肚子了,今天出门需另换一条道。为了防止今天鞋子再淋湿,我们先在脚上套了一个塑料袋,然后穿鞋。一切就绪,约好八点的导游迟迟未到。约了八点就是为了早点人少,可是这样的天气迟到也无法说什么。快到九点导游终于露面了,她建议我们先坐观光车,一人二十元,到南门上城墙。走到主干道坐上车,导游和司机交流了一会儿,说不好意思,城墙今天关闭,无法游览,只能先游览城隍庙。车坐了没有五分钟,下车,司机一共收了三十元。真叫一个冤,几乎就没坐,但也只能算了,入乡随俗,不计较。

首先我们游览的是文庙。我国文庙甚多,但屡经重建,早期实物多已不存,平遥文庙大成殿遗物多为宋、金时代,实属罕见。文革期间,因为这里是平遥中学,所以古迹得以保留,大成殿为当时学校的图书馆,两旁的建筑为校舍。导游首先介绍了文庙上的匾额“文廟学宫”,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这里最震撼的建筑就是大成殿,为金代建筑,古朴典雅,虽不懂建筑结构,但能感受到恢宏的气势。再往里走有一龙门,所谓的鲤鱼跳龙门,赋予人们美好的期望。接着导游带我们参观了现今留下的唯一的科举状元卷。看到的第一眼就情不自禁地“哇”的一声。不敢想象,字体工整清晰,犹如印刷,没有一丝一毫地涂改。这是一篇文章,那么多字,在大殿之上文思泉涌,挥笔写就,就是临摹誊抄,能有几人能保证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整张试卷真叫美,美得让人睁不开眼。

靠近文庙的是城隍庙。城隍庙在古代城市中是不可或缺的建筑,但全国唯有平遥古城的城隍庙是集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庙合一的“庙中庙”。平遥城隍庙戏台,献殿,主殿,是城隍庙的中心位置。城隍戏台为重檐回廊构造,中间的藻井可以收拢声音,起到聚音效果;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缸,可以产生共鸣,在没有现代音响的古代,产生了极好的音响效果。戏台的正面就是城隍殿,据说城隍爱看戏。主殿中的壁画在六十年代外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石灰,上书“毛主席万岁”而得以保存,实为幸事,让我们后人还能看到这些精美的画卷。

雨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城隍庙的屋脊上有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的琉璃雕饰,但在灰蒙蒙的雨天多多少少打了一些折扣,没有那样色彩斑斓。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瓦属清代原件,闭眼想象一下,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屋顶上,这些琉璃是怎样的熠熠生辉,美轮美奂。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平遥县衙,不仅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日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日昇昌,意为“旭日东升、繁荣昌盛”,三个字中有四个“日”字,拆开来看,就是“日日升、日日昌”,谓日升昌生意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强。日昇昌与一般晋中民居不同之处在于院内所有被认为不安全的地方,都架设有铁丝网,网上系有响铃。

协同庆,取“协里同心,普天同庆”之意。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的地下金库以及和地面相通的金井。想要取钱必须由工作人员拿着银票,用竹篮将银票通过金井传递到地下,地下的工作人员根据银票取钱后,再将银子用竹篮传递回地面。基本上院子多大,地下金库就有多大,整个地下庭院最多可容纳1700多万两白银。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跟着导游在古城游览了一圈,吃完午饭后,先回民宿,烘鞋子,烘裤子,然后在鞋里套上了塑料袋,全副武装一番后继续下午的游览。

马家大院,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马家大院同之前游览的王家大院相比小而精致,彩绘、木雕、石雕,处处彰显着马家的财力,特别是很多独一无二的家具,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马家也有一个地下金库,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对外开放,站在地面入口处只能看到一截通往地下的楼梯,一高一低,所谓“左右逢源”。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雨一直不停歇地下着,让我们这些南方人都感到非常不适,就是黄梅天也没有这么下着,雨婆婆这几天似乎不眠不休地在工作,这哪里是北方?雨哗啦啦地没有一丝一毫暂停的意思,路上到处是小水潭,走一步看一步,鞋子里还是进水了。步履阑珊地前进着,在关门的前一分钟我们赶到了剧场。《又见平遥》是实景演艺项目,观众站在实景中跟随着演员,在不断变化的场景中边走边看,仿佛置身于古城,既是观众,又是演出的参与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对于故事的感知有很强的带入感。《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换得王家一人回来,王家血脉得以延续。观众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的主题空间,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从纷繁的碎片中体会故事情节……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有时像看客,又像亲历者,亲临其境,感受至深。这个故事我想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仁”“义”和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根。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在平遥的第三天计划回太原,一大早打好行李,交代了管家下午把行李送到古城东门,我们又开始了出门闲逛。虽然还在下雨,但雨势已经小了很多。昨天看了《又见平遥》,想去看看同兴镖局,门口却贴了一张告示,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暂时关闭,比较郁闷。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走在古城的街道,时不时地看到坍塌的房屋,这几天的大暴雨,对古建筑的损害真的是非常大。时间还比较充裕,我们决定去参观雷履泰故居。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大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后,和其他北方富绅一样,大兴土木修建宅院。雷履泰故居中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最特别的是后院正房,下窑上屋式,面阔三间带前廊,是全院最高的建筑。檐下悬匾“晋元楼”。两侧有楼梯上二楼,楼梯栏杆雕刻着花卉,栏杆上手捧仙桃的石猴,拿着元宝的元帅,以及锦鲤……很有特色。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第七十一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六)平遥(2021.9.29—10.7)

下午赶往火车站,进站却遇到了一件奇葩事。游览平遥,游客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特产,平遥的醋,酒。从平遥回太原,过安检,说箱子没有平放,重新过。第一次听说过安检对行李如何摆放有要求。第二次过,说箱子里又违禁物品需打开。原来箱子里有一瓶吃饭时店家送的一瓶酒。安检人员就拿起看了看,说是三无产品,不能带上车,要么邮寄,要么请人拿走。好像都不现实吧,最后选择放弃。进了候车室,立刻在百度上搜索相关条例,高铁可以携带封口完好的酒。老妈立马带着手机找安检人员,回答问领导,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过了小一会儿领导来了,请教了这个问题,她说这是三无三品,老妈说你不是质检部门,是不是三无产品和你么没关系。如果酒精属于易爆物品,你不能说三无产品容易爆炸,茅台就不容易爆炸吧。况且明文规定只要封口完整,就可以带上车。这位领导来了一句,说三无产品封口容易不好,我看你这个封口还不错,那你就拿走吧。又问我们到哪,告诉她太原,然后南京。她又说到了太原就不要带了,被查出来,她那不好交代。在给我们之前,她又看了看酒瓶,上面有一个小标签,写着“自己取”,问这是什么,告诉她这是你们贴的。她不吱声了,撕了标签,把酒还给了我们。从太原回天津,顺顺利利地过安检,在火车站候车室售货厅卖着各种酒类。买酒的人难道在候车室把酒都喝了,不都是带上车的吗?平遥古城一路上都是卖酒卖醋的,去旅游的可能或多或少都会买一点。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遥古城火车站真是把这发挥到了极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