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四)灵石(2021.9.29—10.7)

标签:
历史旅游杂谈 |
分类: 旅游 |
第六十九篇:地上博物馆——山西(四)
十月二日一大早我们就赶往火车站,乘坐了半个多小时的高铁后抵达灵石。民宿的老板接走了行李,我们则直接打车到绵山。虽然是一大早,可是绵山景区已经游人如织。景区非常大,大大小小的景点有三百多个,后山看自然,前山看人文,游玩过的人都说想要一天游览结束是不可能的。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乘坐游览车直接到最底站——水涛沟。这里树木茂盛,温度明显偏低,的确是夏天一个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再往深处走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人工瀑布。绵山被称为“北方的小九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从南方来的,感觉似乎有点名不符实,颇有点牵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看过宣传,或许会感觉更好。水涛沟旁边是古藤谷,树荫蔽日,曲径通幽,静谧的山林中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浮躁的心顿时沉淀下来。
在山林间游山玩水,忽略了时间的流逝,一看表赶紧匆匆忙忙地赶往下一个景点——栖贤谷。刚下景区车,就有志愿者对这个景点进行免费介绍。首先看到的建筑修建于明朝,整个建筑外观看起来像官帽。抬头仰望眼前的山峰,这里就是当年介子推背着母亲被火烧死的地方。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但介子推做到了,年轻时辅佐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复国后陪伴自己的老母,拒绝做官隐居山林,最后被火烧于此,寒食节也由此而来。
听完讲解开始登山,映入眼帘的是晃动的铁锁链,悬空的铁踏板。既害怕又兴奋,我带上事先准备的手套,跃跃欲试,牢牢地抓紧铁索,紧盯脚下的踏板,跟着前面的游客,一步一个脚印。中间经过一段水潭,不仅踏板滑,周围还长满了青苔。有人爬山速度快,有人速度慢,有心急的游客看到空挡赶紧“超车”,老妈有样学样,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屁股、手、背包上全是泥,笑死我了。
昨天爬了恒山,今天又是爬山,腰酸腿疼,走路都不利索了。往后的几个景点我们都拒绝下车,只在大罗宫走马观花地逛了一遍。大罗宫虽被介绍为“天下第一道观”,却是近期修建的。原来历史上绵山经历过两次大火,一次是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做官,一次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地面建筑几乎没有留下来。
离开绵山回到民宿,老板娘给我们烧了她平时最拿手的手拨面。虽说是家常的口味,却意外的好吃,有些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