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9-04-17 10:48:20)
一、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
1.由于我们对新课改中新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却又忽视甚至放弃了教师的主导性;片面反对接受式学习,课堂上过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忽略了在适当的时候用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最终是课堂练习不到位,重要知识没掌握好,教学目标没达到,知识的拓展也没法进行,教学效果就更别说了。
2.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和学习的参与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认识水平、思维方式也造成学习结果的不同。另一方面学习环境的差异。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周边大环境的熏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还有优生的抢占学习优势。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优生往往抢占学习的优势,精彩的导入、生趣的情景、矛盾的创设都很需要学生的配合,而这些基本上都是优生来支撑,从一节课的开始已经让中下生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更别说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成功和高效了,部分差生只能作旁听生,做伴读的书童,这样只能加剧学生两极分化的程度。
二、鉴于所教学生差异的分析,自身的学习借鉴,通过教学的体验,对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形成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与思考:
1.教学方式要新旧结合。在教学中,我们既要积极大胆变革教学方式,又要继承与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定和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去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接受,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讲的仍应大胆去讲,如:当学生既无已有经验和旧知作基础的新知;当学生学习中无法自己解决的疑惑;当学生形成的知识还不够完整时,我们就需要适当的讲,当然,我们的讲只是点拨引导。
2.教学活动要兼顾差异,这一点对缩少两极分化尤其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异,尽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人人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体验,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我们务必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的机会。适当控制优生,要对他们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去探索富有挑战性的较活较难的问题。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要适当倾斜,多加关注,确保他们也有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自己解决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确保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减少差异。
3.随堂训练要扎实,课后作业要有层次。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课堂训练。一要确保练习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尽可能的把练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练习。二是要注重课堂练习的独立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而我们要做的是做好随堂点拨。三是适当地让优生在基础练习上去做一些课本上有挑战性的题目。四是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针对薄弱环节,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鲜活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