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06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笔记·

(2023-09-04 10:21:13)
标签:

文化

唐诗赏析


    天宝十二年(753)秋·宣州·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唐诗今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何必再挽留,
  扰乱我心的今日更令我烦忧。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

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汉魏风骨的文章是那样的刚健清新

我的诗又像谢朓诗风那样俊逸英秀

飘逸豪放,我们的兴致激荡在苍穹;

壮思云飞,揽日挽月冲飞向天九重!

黄河捧土虽可塞,抽刀断水水更流

欲借琼浆浇块垒,举杯销愁愁更

既然,人生在世不之事有八九,

何不,学会放下常想那得意的一二。

待明天、让我们,摘官帽、脱官服,披头散发去漂流;

仿学范蠡别越王,遨游七十二山峰,浮于江湖弄扁舟

【赏析】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的李白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族叔李云(有说并非族亲关系又名李华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任监察御史刚直清正不畏权贵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曾多次登临此楼,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然而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万端感怀,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弃我而去的昨天何必再挽留,扰乱我心的今日更令我烦忧。 心烦意乱,忧愤郁悒,日复一日,接踵而至,何其烦忧——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尚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三四两句突作转折弃我而去的昨天何必再挽留,扰乱我心的今日更令我烦忧。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壮阔明朗的壮美景色展示出豪迈阔大的胸襟,也是他时刻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此美景,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一个”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汉魏风骨的文章是那样的刚健清新;我的诗又像谢朓诗风那样俊逸英秀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下句则以谢朓,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用夸张的手法抒写共同的志趣、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表友谊之深飘逸豪放,我们的兴致激荡在苍穹;壮思云飞,揽日挽月冲飞向天九重!一个”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志趣的相同;一个”字,抒发出想要冲上青天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现实的壮志豪情,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富表现力。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这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黄河捧土虽可塞,抽刀断水水更流。欲借琼浆浇块垒,举杯销愁愁更!风景虽美,诗文盖世,壮思云飞;但当面对现实时,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又不由得唉声长叹——“愁更愁”。谢朓楼前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终年长流的宛溪水,如我日日哀愁情。眼前不尽的流水与心中无穷的烦忧之间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这又是感情的一大转折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抽刀断水的意念细节生动地揭示越是力图摆脱精神苦闷,其苦闷越会更甚的现实!就如举杯销愁愁更愁”一样。以眼前景色起兴,比喻不仅奇妙生动,而且极富于哲理,读来感到自然天成。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萌生仿学范蠡别越王浮于江湖弄扁舟学离远避世的结句:既然,人生在世不之事有八九,何不,学会放下常想那得意的一二。待明天、让我们,摘官帽、脱官服,披头散发去漂流;仿学范蠡别越王,遨游七十二山峰,浮于江湖弄扁舟。个人的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必然陷于“不称意”的日日苦闷中,也只能仿学范蠡别越王浮于江湖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最后又从美丽的理想境界回到了逃避现实苦闷中,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