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05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笔记·

(2022-08-30 10:37:11)
标签:

文化

唐诗赏析


        广  

·开元16年(728)三月·江夏·

故人西辞黄鹤,烟花三月下扬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y,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重建。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今译:

我崇拜的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

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远游去扬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

伫立翘首只见一线春水向邈远的天际奔

【赏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在江夏与孟浩然相聚后,再相别时的诗作

开元十五年(727),27岁的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婚后住了有十年之久,“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寓居安陆期间,李白拜访结识了长他12他非常崇拜诗界前辈孟浩然并受到非常赞赏,两人成了挚友留住了多天。开元16年(728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扬州),便托人约孟在江夏(今武昌)相会。几天后,孟乘船东下,李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记述在一个繁华开元中期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愉快的分手的诗,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别绪诗中充满着作者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洋溢着浪漫主义的光彩的特殊的感情色调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起句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是诗人墨客“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流连聚会之所,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又在此道别——点出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使这次孟浩然去广陵之旅,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愉快畅想的气氛充满着诗意和浪漫色彩。以开篇两句点明送别之地与目的地的写法,在李白的诗歌中比较常见,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等。

烟花三月下扬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更是烟花之地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迷人景象。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唐诗中赞美扬州的名句很多。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张祜·《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后两句借景状写出诗人的鲜活情态、鲜明的形象作者把故人友送上船,船已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尽头。……然而久久伫立的他,还在翘首凝望,唯见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孤帆”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巧妙地起伏心潮滚滚春水与逐渐远去的孤帆,融联在一起,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2018-6-26

家诗网上摘录

诗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沈德潜《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