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026、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笔记·
(2021-03-26 16:27:08)
标签:
文化唐诗 |
诗-026、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赏析笔记·
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变白。
青年时离家,老年时才还乡。口音虽未改变,鬓发已苍苍。
【赏析
《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前两句写自己五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和已经“老大”之态:青年时离家,老年时才还乡。口音虽未改变,鬓发已斑白容颜已衰。写出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难以平静的心情,暗寓着无限的乡情。以“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以难改的“乡音”映衬易衰的“鬓毛”。离家几千里,相别五十余年,心中牢系故乡情——我没忘故乡,故乡尚记我否?──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后两句虽写自己,却从天真无邪的儿童们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转折自然活脱,别有境界:村童们相见时,都不认识我。笑着问道:客人远从何处来?
言尽而意止的淡淡一句笑问,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久客他乡年老的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是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