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我的书法“300年无一人”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468910500.jpg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498931000.jpg
陆俨少 隶书临武梁祠堂画像题字横幅 20世纪60年代 (选自《陆俨少全集5·书法卷》)
当代国画大家擅书法者众,可以称之为书法家者寥寥。不管是溥心畬、陈半丁、徐悲鸿,画名显赫,兼擅书法,个性强烈的笔法,迷离的墨韵,奇特的结字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细细品来,总觉得无拘无束的笔墨,与传统典雅的书写还是存在距离。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525892800.jpg
近当代国画大家陆俨少,师从冯超然、吴湖帆,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所画山水堪称近代国画高峰。陆俨少谈起平生学问所用的十分功夫,四分功夫读书,三分功夫学书,三分功夫学画。足见其对书法的重视。
在谈到自己书法的时候,他说:
书虽末艺,然能巍然自喜,独立门户,无所依傍,而点画之间,提按转折,舒展恢廓无遗憾,盖旷二三百年,而或无一人焉。予无书名,然每私自与今之善者比,进而窃与古之大家相高下则无愧焉。而为画名所掩,又不表曝于人,故知之者甚少,然知与不知,予之书固在焉,后人可以考论,庸有伤乎?
“旷二三百年间”,陆俨少对于自己书法的认识,高度自信。艺术家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有惊人之语,这在历代都有个例。陆俨少谈自己书法很具体,自己的书法与当代人比,或者与二三百年间古人相比,都是不相上下的。
这些话语看上去很狂,但是与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超越古人、超越晋唐的言论,还是有尺度的。陆俨然再怎么自信,也自信不到这个份儿上。陆俨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857859900.jpg
陆俨少 隶书八言联 1977年 韩天衡美术馆藏
与陆俨然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的诗文、书法,的确有一定的亮点。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品市场兴盛,陆俨然的画作被投资者看中,拍卖过程,屡创新高。开始,我是从陆俨少的画作题跋中认识他的书法。他能够题长跋,在画面的空白处,写一段与画相关的语言。语言素朴,情景交融,书画相得益彰。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98676000.jpg
陆俨少 行书庐山揽胜图题跋 1980年
我见到陆俨少写于1984年浙江画院成立时在庆祝笔会上所写的作品,这是一首五律:“浙江灵秀地,从古出人才。要继前贤躅,所欣多士来。众心同一的,百福自无涯。愿共诸君后,明时运已开。”这一年,陆俨少已是75岁的老人,下笔沉实,遒媚俊逸,浑厚多姿。尤其是两行落款,意态奇逸,兴趣酣足,有诗一样的节奏感。
他的行草书起伏跌宕,结字奇险,草法准确,笔画清晰,有文人书法的气韵,也有画家书法的飞扬,让我过目不忘。在陆俨少一代的画家之中,陆俨少的书法本体意识较强,书法感觉细腻,笔墨的艺术表述清晰、明确。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0959082800.jpg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107087700.jpg
陆俨少 楷书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并跋镜心 1973年 (选自《陆俨少全集5·书法卷》)
书法在陆俨少的心中是这样的形态,他写字的路数不言自明了。对画家书法做过系统考察与研究的姜寿田看到了陆俨少书法的玄机,他说:“陆俨少书法显然直接得笔于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隐有章草遗意。陆俨少对杜牧这位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书法巨迹显然心摹手追,下过一番很深的功夫。这从其书法的笔法、结构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11999000.jpg
陆俨少 行书鲁迅诗轴 20世纪70年代
“于字宜有趣,趣至而韵生”,陆俨少书法的美学基调昭然若揭。
书法在陆俨少心中的位置很重,他强调“故学画必先学书,书成画亦随之”,书法是解开画理的一把钥匙。
他也喜欢在诗文中坦陈自己对大千世界的理解。陆俨少没有排列过自己诗文、书画的高低,从他的诗文和书画创作的具体实践来看,画还是第一,书法、诗文紧随其后。
他是读书人,画中的诗意,书中的书卷气,印证了自己胸次的开阔,文思的缜密,情感的丰沛。因此,他读杜牧的诗,学杜牧的字,也是最好的说明。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8/159508751166743000.jpg
陆俨少 行书杜甫入蜀诗册 20世纪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