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冯唐:用美物消磨时光丨私享艺术

(2020-07-15 23:24:37)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445192600.jpg

用美物消磨时光

文/冯唐;图/刘传俊 文人空间

来源:月印池文化

人是需要有点通灵的精神的,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人不是神,无法脚踏祥云。人通灵的精神,需要落实在一些通灵的时间里。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列举了一些东方文化中通灵的时间:

“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仗、礼佛、尝酒、宴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494882300.jpg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523843700.jpg

上述列举的通灵时间,都需要一些器物实现:焚香需要香炉和香;试茶需要茶盏、茶壶和茶;洗砚需要砚台;鼓琴需要古琴;哪怕负暄(俗话说就是冬天里晒太阳),也需要一条狼皮褥子,垫在屁股底下。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581265600.jpg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628473500.jpg

以器物论,东方文化中有两个美学高峰。一个高峰是商周之前的高古玉,礼器居多,它们光素温润,但毫无烟火气;另一个高峰是宋金的高古瓷,特别是一些和茶、花、香相关的美器,单色不琢,和敬清寂,因为隐忍,所以美得嘹亮。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661056400.jpg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72251100.jpg

我案头常放几件古器物,喝茶、饮酒、焚香,多数是宋朝的,相处久了,看到窗前明月,知道今月曾经照古人,会替苏东坡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盏。北宋建窑兔毫盏,撇口,直径约 10 厘米,黑胎,酱黄色釉,釉中有筋脉状黑褐色纹样,俗称兔毫。盏底修足工整,盏外施釉不到底,凝聚处如泪痕。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789399700.jpg

一罐。宋金钧窑双耳罐,敞口,无颈,斜肩,圈足,内外壁满厚釉,底足不施釉。

一印。宋圆雕羊钮白玉印,微沁,两厘米乘一厘米见方,宋代喜欢用玉雕羊,雕工极细,羊神态自若,面部由多个棱面组成,体现宋代动物玉雕的特色。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839778900.jpg

我很难用语言形容这一盏、一罐、一印的美。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白居易说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然并卵。这么多年过去了,白居易这句诗流传下来了,我们还是不知道杨贵妃到底长什么样子。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916284800.jpg

审美的确需要天赋。但通过点拨、后天熏陶,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天赋的不足。所以,多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光。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https://img.jiemian.com/101/original/hainatemp/20200715/15948265495845380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