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无」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审美存在

旭宇先生穷一生精力,研究《道德经》,颇有心得,对人生世事,洞若观火,已而一身正气,无欲无畏。但对艺术却有谦卑之心,矻矻以求,以小学生自居,正是这种敬畏之心,成就了旭宇先生的大事业。其实,纵观当代书坛,真正能称得上学人的又有几人?特别是在世的书家中,如旭宇先生这般老而弥坚,老而弥笃,老而弥秀,老而弥壮者,又有几人?是故,以我从业几十年的眼光,可以负责任地说,旭先生作为文人书家,在当代,可说是秦砖汉瓦,硕果仅存,能望其项背者也不多了。
——兰干武
《私享艺术》媒体平台经旭宇先生授权,每两日一期连载《老子与书画》,以飨读者,今日发布第八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读后悟道之八:艺术不能以功用代替目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e75bc4207273448aa5618333893a7485.jpeg
旭宇,当代文人书法大家。1981年即加入中国作协,1961年担任师范学校的书法教员。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草根族出身,一名农民的儿子,坚持做一辈子学生。虽年近八旬,头衡很多,仍坚持读书,保持着不断学习辛勤耕耘的本分。他常说,我也是个追星族,我心中的星是老子、孔子、是屈原,是颜真卿,……。他特别注意提示自己“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旭宇先生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综合研究儒释道文化与诗、书、画艺术,著有《诗书杂感》《旭宇艺术随谈》《今楷论丛》《书论短简》《寄给历史的手札》等学术专著。
旭宇《老子与书画》以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以话题式探讨对书画艺术的诸多问题对《老子》思想进行了阐释。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可以说填补了老子道家思想与书画艺术研究的一项空白。曾几何时,中国书画要被革命,中国书画艺术要与西方艺术看齐与国际接轨,在全盘西化思潮裹挟下,中国书画艺术之魂几乎失落。在当代中国迎来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新时代之即,《老子与书画》的推出正逢其时、正应所需。每位有缘得阅的书画家和读者必将受益良多,其亦必将对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溯源寻根,自信昂扬,弘扬光大,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起到历史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8c87c0dcc51c46ce9e3c3aa354b18844.jpeg
旭宇书法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读后悟道之八:艺术不能以功用代替目的
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
感受《老子》此语,当与「悟道之一」有别。 悟道之一谈有无,是着眼于艺术表现方面的有无关系。此处谈有无,是着眼于价值论或目的论方面谈艺术质性。即艺术作为事物,它的完整审美状态、完满审美存在,是凭借「有」的引领而通过「无」的充分存在而实现的。
艺术有娱人耳目之处,即娱乐性。但娱乐性不能等同于艺术性,更不能等同于目的性。艺术的目的性,就是教人更有人性,行为更合人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a92ff081c08f4a52a8a2ae49eabcd350.jpeg
旭宇书法 二十四诗品
艺术需要有刺激人的耳目之处,时尚说法叫「艺术冲击力」,也叫 「吸引人的眼球」。但表现上怎样才能吸引人的眼球,那就不单是「有」的存在的合理性、合体性,更要有容纳别人眼球进入的空间,这就是 「无」的妙在。我们看一棵树很美,一株花很美,那是由于它们拥有充分 的空间,使其得以成为存在,得以充分表现,要是在灌木丛中,杂草丛中,哪里还有此等风韵。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352e8525f1fc4392958dfd353886fc21.jpeg
旭宇书法 二十四诗品
中国的书、画,是民族文化,也是民族艺术的奇葩。「二王」书法,「苏黄」书法,以及王维、吴道子、关仝、董源、赵孟頫及明清文人画和八大山人的画,我们以为都对「无」有深刻理解,一种很独特的理解,是非常不一般的理解。「二王」书法,特别是王献之的书法,是那样的不俗,那样的自由自在,怎么可能是心中只装着笔与墨就能写出来的?他的洒脱,他的无羁,他的随意纵情,也不是一张纸能装下的,那是在「无」 的无限中展开的。一如老子与天地同在的无限深沉,感叹只在《五千言》中一样。右军也如此。读读《晋书》,还有稍后的《世说新语》,当知右军决非只是一个写毛笔字的人,决非书生一个。他的精神状态,最昂扬时,决非「天马行空」可解。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e4958ac5528940ffa40fa9c249f5269f.jpeg
旭宇书法 二十四诗品
苏轼也是这样。他画竹,没有竹节,他写诗,注目天上宫阙。就这样,他走出俗世,走进无边的无的世界。八大山人的有形笔墨,昭示的也是有形之外的无形世界,是难言的胸中块垒。齐白石的虾,是写虾,还是写虾外的世界? 所以,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书画作品,如只为拿来换米,当别说。但若回归艺术本义,「无」将无限延伸「有」的存在。中国书法的「笔韵」「书韵」,中国绘画的「气韵」,都存在「无」的世界,是「有」与「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动状态。这似乎不可确知,但能让人感受到。所以《老子》 说:「辐」因「毂」中空即「无」而「有车之用」,「埏埴」因中空即「无」而「有器之用」,房舍是有门窗作中空即「无」而「有室之用」。 以此来说,「无」是艺术创作与美的创造中最重要的审美存在,是完善 「有」,完美「有」,促使「有」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审美存在。因为「无」「有」才成为「事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1e5773e6b68f4856afcc061d010e2fe6.jpeg
旭宇书法 二十四诗品
多年前,笔者(旭宇)始作「今楷」,心中想的就是楷书造型,用笔上要在「有」与「无」之间自由作态。楷书的「转身」,就是要多让开一点「无」的空间,以便存在更为自在一点。我们现代人的心,在文化上、 审美上,比前人是自在多了,那我们笔下的形式,为何不能自在一点呢? 唯以自在,唯以中空,唯以为无,书法形式中才能沉淀更多的时代文化元 素、审美元素。所以我们相信历史一定会给楷书形式这样的文化积淀、审美积淀。还有,笔者(旭宇)的行书,近年也连作了几个长卷,《诗书随感》,二次书写,前后相去十年有余,是自撰文辞,以叙感怀;《小窗幽记》,也是二次书写,相隔五六年;还有《寄给历史的手札》,也是自写文稿,感古叹今。长卷如此做法,那也是自己要破一破长卷书法形式的平板写法,向「有」形的笔墨讨要一点「无」的天地,让书法形式多一点诗韵,多一点画的气韵,至少在章法直观的形式美上,更有诗的形式美,画的气韵美。为什么要有无,就是要让人心中更轻松一点,舒服一点。如老子所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怎样化「利」为「用」,这就是自己的创作目标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ad974da30a314123983725ed043b9852.jpeg
旭宇书法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 旭宇书法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85d0834f76b14c3d98e8700ea38c4849.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15def6fa491f4a648bfc94e1f531a499.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358c3a1c7c524f75bc7b925ec24d826f.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8d62ff33eef44d78844b718fc33f4ead.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7/c6db979fe8cc4800a6ddfd0b2663b8b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