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旭宇:艺术创作需要创新,但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创新

(2018-10-11 19:00:39)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910b6826578243f6bf782ab709b34c30.jpeg

旭宇作品

编者按

《老子》五千言,代相解读者,多矣,且多仅拘限于就哲学而谈哲学,就思想而谈思想。而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其技法、审美原理、思想、境界多以老子为基、为核、为本,《老子》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然而,却未见系统阐释者。《书法报·书画天地》2018年以来连续刊发了旭宇口述、郗吉堂笔录整理的《老子与书画》30篇系列专题。一时引起书画界和学界巨大反响。

《私享艺术》媒体平台经旭宇先生授权,每两日一期连载《老子与书画》,以飨读者,今日发布第六篇《善行无辙迹——《老子》读后悟道之七:艺术的最高境界》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82c7028ddee842c5bc1a6ec22df88720.jpeg

旭宇,当代文人书法大家。1981年即加入中国作协,1961年担任师范学校的书法教员。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草根族出身,一名农民的儿子,坚持做一辈子学生。虽年近八旬,头衡很多,仍坚持读书,保持着不断学习辛勤耕耘的本分。他常说,我也是个追星族,我心中的星是老子、孔子、是屈原,是颜真卿,……。他特别注意提示自己“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旭宇先生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综合研究儒释道文化与诗、书、画艺术,著有《诗书杂感》《旭宇艺术随谈》《今楷论丛》《书论短简》《寄给历史的手札》等学术专著。

旭宇《老子与书画》以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以话题式探讨对书画艺术的诸多问题对《老子》思想进行了阐释。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可以说填补了老子道家思想与书画艺术研究的一项空白。曾几何时,中国书画要被革命,中国书画艺术要与西方艺术看齐与国际接轨,在全盘西化思潮裹挟下,中国书画艺术之魂几乎失落。在当代中国迎来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新时代之即,《老子与书画》的推出正逢其时、正应所需。每位有缘得阅的书画家和读者必将受益良多,其亦必将对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溯源寻根,自信昂扬,弘扬光大,创造新的历史辉煌,起到历史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863df5f963c744988e3a14ba2ce0bc8d.jpeg

旭宇作品

善行无辙迹

《老子》读后悟道之六:艺术的最高境界

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们说就是老子的那句话:「善行无辙迹。」(《老子》第二十七章)「行」是创作,「无辙迹」是指作品的艺术性所达到的程度,「善」就是对艺术家的才能、才华、才气及艺术创作表现力、技巧的把握。所以,一个人只要进入创作过程,行就算是开始了,至于此举是属于「善行」类,还是「不善行」类,那就是两说 了。

中国书法,自古讲「书韵」「笔韵」,中国绘画,也是古来就讲 「气韵生动」,都讲了一二千年,该是很明白了。但书画中的「韵」是什么?似乎还是不太明白,至少还没见过某人说「韵」就是某个东西,某种状态。不明白中想了又想,以为老子的「无辙迹」,就是韵的归宿处。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4445439a259f4989a5303ae4203c5800.jpeg

旭宇作品

所有的创作,创作者都有想法,说没有想法,那是骗人。至于引导创作的想法是该赞同或不该赞同,那另说。至少,好的想法融入形式,借助手段,表现得很好,让人感动,这就是艺术的「无辙迹」,属于「善 行」之列。

依此,我们以为书画创作,也包括其他的一些创作,艺术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是「善行无辙迹」。想表现,又表现得很好,能触动人,这在形式方面还是应该肯定的。提倡中和之美,顺其自然,必须如此。

现在的书画创作,有造作之处。这不合我们民族美学思想,尤其不合老子的美学思想。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e0e1b80b6e8a4f48b2efb4d47a0d579b.jpeg

旭宇作品

这里要批评的某些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不是在创作,不是从生活中来,是故意奇怪,以制作为创新。这种自我标谤的「创新」,是人为的,不合规律的,不是最高境界。我们写文章,还要讲自然,如行云流水,是善行无辙迹。善行达此境界,那是完全入道,内容入道,形式也合道,融合为一。一为天地之本,万物之在,能量巨大。而雕琢就不是这样的,处处刻意,让自己的思想、感觉钻进了牛角尖,以为至美,其实南辕北辙,大离三国。雕琢至极,已弄丢了事物的本相,扭曲了事物的本在。失去了质朴,哪里还有什么自然可言。画上脸谱演戏可以,要是生活中大家都画上脸谱,那还是生活本真?艺术也是这样,迷于巧饰,终将为淫饰,以「滥」而自我否定。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3103c518a9404f13a45edce8be0d4b96.jpeg

旭宇作品

由此可知,顺乎自然,走中庸之路,展书画的书卷气,是应提倡的。 审美的民族化就是倡导中和之美。这是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情感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审美的世界化元素不能取代民族中和之美的审美基调,因为这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我们的民族之美、民族审美,只能到这里去寻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老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思想家,他是真正从哲学上思考问题的。他描述过许多顺乎自然而随心所欲的状况或现象,如「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等,都是特定存在的至高境界。但老子的这些境界,都不是人为所能做到的,其本在就是顺乎自然法则,达到存在的至佳状态。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很合我们现在所认识到的创作规律。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40c754ac40ce410b9d896d1a9658e664.jpeg

旭宇作品

创作提倡顺乎自然法则,包括对艺术形式法则的理解。创作需要创新,是在以顺乎自然法则为本的艺术法则作用下的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创新,创新却让人看不懂,是不能称之为创新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愿下苦功的人,在找捷径,故弄玄虚,走狂怒乖张的路数。郑板桥也怪,但他是在非常有功力的基础上求怪。有人对傅山「宁拙勿巧」的话理解错了。傅山是反对艺术的「媚」,是相对无骨无力而言巧拙关系的。他毕竟有学问,读一读他的作品,就知道他的境界了。

凡历史上成大气象的书画家,都是善行无辙迹,艺术有佳境。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52d721ac00d24deba9770e8872df50cb.jpeg

旭宇作品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2da1e9ead2a94ad38ee734e26bbe220c.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79dda91cae9c4163b043e2a990000d11.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e5f3ae61adb24ab293d44d65f14ba6c2.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5f172a5905dc4506a7fb6f2d0bfcaf7f.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1bf97e2f4d0d4129839239b0c2a78f5b.jpeg

道德经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1/a3ba8a24acbc4bb69a665eeb29ff8ab7.jpeg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