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静山,一个有风骨的人物,用相机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

(2018-02-07 21:02:28)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美的作品」——郎静山

http://pic.rmb.bdstatic.com/a256392b227365804558cbe370514ce9.jpeg

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http://pic.rmb.bdstatic.com/1ec236758d362eee4806098f3d34b85a.jpeg

关关雎鸠 1950年 61cmx46.1cm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其自十三岁(1904年)起从事摄影,至1995年以104岁嵩寿仙逝,九十馀年从未间断,参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及世界摄影之发展,历史地位无出其右;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郎氏毕生致力推广摄影,融滙东方精神,发展崭新技法,创造独有的摄影语言,不仅参展无数,接受国际奖项、荣誉更多达数十项。

http://pic.rmb.bdstatic.com/3b064a9d21ea6fead68b3b851cc87e8f.jpeg

云深不知处 1963年 36.8cmx30.5cm

少小离家老不回

乡音未改鬓毛哀

背影相见不知谁

雾中问客何处去

郎静山1963年作品《云深不知处》,完全脱离了黑白摄影作品对光影、层次与清晰度的要求。而用张大千的背影对着观者,并以茫茫大雾围绕着相中的主角。这可以是梦中的不知状态,可以是飘渺仙境,可说此人想要看清前路,亦可说此人觉前途迷惘,端看者的心在何种状况而定。以浓浓大雾衬托单调的人与树,更是别出心裁。

http://pic.rmb.bdstatic.com/d20eac3580f3750a6c96cb835e411cc5.jpeg

晓汲清江 1934年 61cmx43.1cm

中国古话论清淡虚灵谓之气韵。《晓汲清江》即是庄子所言“实景轻则虚景现”的表释。由原来的风光照我们更可见其创作之用心。1966年的《晓汲清江》,是郎静山从1934年起经过几次不同的改变而成的作品。

http://pic.rmb.bdstatic.com/63b6867d922c94489ecc8ad31ee2e8bb.jpeg

松荫高士 1963年 61cmx48.5cm

暗云春光凝不里

胸怀一片总是强

老树多姿环如宇

仰看虚空誓满志

http://pic.rmb.bdstatic.com/5094600ce368576c26b81e3a418cb593.jpeg

云峰鸟语 1955年 61cmx49.2cm

晴山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曲径如通幽暮禽相与还

野郊临山角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http://pic.rmb.bdstatic.com/d20eac3580f3750a6c96cb835e411cc5.jpeg

仙山楼阁 1956年 61cmx46.4cm

归山深浅去

须尽丘壑美

终南阴岭秀

层层山外山

创作难在构图,但是气韵更难。气韵生动并非层层云雾与山峦所生。以道家思想而言,气韵是生命的升华,也就是生命的本质。或者可说是生龙活虎的能量,生命的力量。谢赫六法中所说的“气韵生动”,指的是活泼的绘画精神与生气,这和摄影讲究捕捉刹那间的神韵是雷同的。而郎静山所追求的就是这个。

http://pic.rmb.bdstatic.com/056a18f0e49c931d67ef90e7b271dd35.jpeg

春树奇峰 1934年 37cmx26cm

归山深浅去

丘壑雄壮美

前枝衬远山

不见桃源路

郎静山先生自己所满意的集锦作品《春树奇峰》,于世界国际沙龙得奖34次。当时并未在底片接合处做出完全的调和,远山与近景反差较强,但明确地传达了距离之概念。

http://pic.rmb.bdstatic.com/20b693bfa010bdc520dcfb6a4d0d2666.jpeg

无车运斧 1955年 39.6cmx29.8cm

以中国绘画传统元素的主题兰,并着重于光纤的变化,郎静山对于相同单纯的主题喜做不同的练习,融合创作者自己的精神。

从心理学、视觉美术的观点,往往观者可以把一幅作品分析得十分透彻。而最难的是能够参透作者的意念,及了解其中不可言喻的感受。这是创作者背后的东西。郎静山作品亦不乏此类,由意象暗示观者的作品。

http://pic.rmb.bdstatic.com/df4bdf30742e42b33dd94911eabf4f77.jpeg

香生九畹 1930年 40.5cmx29cm

http://pic.rmb.bdstatic.com/edc45740f59a1ab1380b65c4e8657530.jpeg

晓风残月 1945年 30.4cmx25.2cm

1945年《晓风残月》描绘的是一对恋人,即将离别,彼此的感受如随风飘逐的柳丝般慌乱。恋人的心,于小舟中摇摆不定。踏实的田地也没于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远山遥不可及,居高临下的柳枝,与几个简单的主体酝酿出感伤的氛围。这一丝丝、一丁点儿的韵味道尽了离愁。

http://pic.rmb.bdstatic.com/9ed3d0f82473bdebac55f95bab817225.jpeg

湖山揽胜 1984年 11cmx40.5cm

郎静山先生之作品大多可以中国画理论来诠释,因为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中国文化思想为创作精神的郎静山,在他的作品《湖山揽胜》《群峰耸翠》及《百鹤图》,更以手卷的型式呈现出中国艺术的精华。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晚年的得意之做。这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将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郎静山先生的作品在于忠实于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景物按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上,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呼应、浓淡相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象,就如同郎静山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是先生最后的作品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与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http://pic.rmb.bdstatic.com/ec994e147df6838ec07720edf315f53b.jpeg

衬花云彩 1975年 61cmx51.3cm

http://pic.rmb.bdstatic.com/7ddd203efa66dd6eac6347976d54c422.jpeg

迎客松 1933年 61cmx45.7cm

http://pic.rmb.bdstatic.com/02099be09f18175753a0a5ca55230db0.jpeg

祥和月夜 1957年 61cmx45.6cm

http://pic.rmb.bdstatic.com/fabf3de875b055562977799a2c2b53b4.jpeg

湖滨秋色 1939年 37cmx50cm

隐隐小桥隔风姿

石矶西湖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http://pic.rmb.bdstatic.com/d4deb988b434efdce8e48f77bbd46527.jpeg

烟江晚泊 1937年 30.5cmx40.5cm

http://pic.rmb.bdstatic.com/030ee0e35bbfce1a14a2242afcb0e1ca.jpeg

树影湖光气爽 1960年 35.5cmx25cm

http://pic.rmb.bdstatic.com/eca8cfd5b8ba597198a5e5abcdc83017.jpeg

浙江灵隐寺 1945年 33cmx26cm

http://pic.rmb.bdstatic.com/239ac2cb3a9962d404d1bee6d9ec6e40.jpeg

农舍幽情 1965年 61cmx48.8cm

皑皑白雪片满

虚实相生自然

零落阑珊有致

冬枝对应线山

主编:王成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