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2017-12-22 11:55:14)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870d8af5e69c5a0f841410af7b533779.jpeg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却很多。 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 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艺术,而是虐杀艺术, 是没有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吴冠中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2f1ab56c428a17b1a79cd6758404eaf9.jpeg


吴冠中 《双燕》 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将变得粗俗不堪,无聊至极。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伴随的是无趣的人生和创造力的枯萎。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bc2514f5c327c2ee78092eb99ca10516.jpeg


吴冠中 《狮子林》 当今艺术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资本趋之若鹜。但是,对于艺术收藏的不断升温,投机者又想从中牟利,怎么办?那只有看结果了。比如,看头衔、看获奖,尤其是看国外的头衔与奖项。许多人不一定知晓国外各类奖项的奥妙,但是,冠上卢浮宫的名头,很容易被忽悠了。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907ca0b5a1135e206dfe36d3650b71d6.jpeg


吴冠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因此,那些出不了名的且不安分的伪劣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地去卢浮宫参加展览,如果有机会可以在卢浮宫买个金奖什么的,回到国内或在朋友圈里一定是可以忽悠的,毕竟懂行的人不多。这是另一个市场,一个不正常的市场,无知者所提供的市场。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d038ad301628ff589c36b86067a978de.jpeg


吴冠中 《故乡》 我们如何能够尊重艺术?美国财阀洛克菲勒不懂艺术,但是他尊重热爱艺术的家人以及通过相关专业团队的管理与决策,使美国自1929年以来,有了第一家收藏当代艺术作品且闻名世界的纽约MoMA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尊重艺术并且有智慧。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264f88a6f279e29cd19c9b9749981dd0.jpeg


吴冠中 《太湖泊舟》 曾经德国艺术家博伊斯的理想,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愿望,今天差不多已经实现。你若有勇气欺世盗名,你就是著名艺术家;艺术如此发展下去,门槛终将被踏破。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0faef77871c523900449a95a8f769523.jpeg


吴冠中 《海滨石》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既是艺术家们对社会的不满和鄙视,也是呼吁社会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不会审美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美育和文育应当是两条腿走路。而在唯有分数论英雄的当下,美育应当如何立足?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c7f7177c7817c7156fc1a6afc86839f6.jpeg


吴冠中 《江南水乡》 五岁时,我们为了捉一只蝴蝶,而跑了两公里的稻田。十岁时,我们为了一支冰淇淋,而问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岁时,我们为了一个喜欢的人,而倾尽所有飞往一个陌生城市。但现在,有人叫我们去看年少时渴盼的海,我们却说:海就在手机电脑里,还跑去看海干嘛?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ac46408344e02779abb3ade6436ceb3f.jpeg


吴冠中 《水乡》 我们越来越喜欢说一句话:“凑合凑合得了!”凑合的工作,凑合的婚姻,凑合的朋友……我们凑合着生活,别人也凑合着给予评价,我们的周围就这样被“凑合”包围。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62ce6770dca54fc025b9a9a6a7be26b3.jpeg


吴冠中 《黄山日出》 出于自我美化的本能。我们还发明了一套价值体系,来肯定自己的生活。“关上灯都一样”,“跟谁过不是过”等等。我们输给了眼前的苟且,还用否定远方来寻求安慰。看到别人登山,我们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干嘛,上去你也得下来。”“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珠峰上的风景,画册上也有。”我们就这样成了美盲,失去了欣赏美的能力。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26f02f5b5223e35ca924dfd8794b6b87.jpeg


吴冠中 《江南春》 我们通晓天文地理,明白月球带来的每次潮涨潮汐,却再难有机会去和自然亲密接触。感受造物主的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吝于由内心发出对美的感受与共鸣。道家爱美,爱的是物我一如,它追求心灵的自由流动,所以把自然美视为最高境界层次。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35739c6ee791cc49f2a721c9cb313d54.jpeg


吴冠中 《凉亭观鱼》 扫除美盲比扫除文盲更重要,因为尽管我们没有东西可以再失去了,我们还可以再创造。所以音乐和美术的基础教育,可以给下一代打下很好的美学基础。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18338f8649d77319c4f9149a0cc7b00c.jpeg


吴冠中 《不争春》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


http://boscdn.bpc.baidu.com/v1/mediaspot/5d21726b53a07b0502faee9ba513fff3.jpeg


吴冠中 《鹦鹉天堂》 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学会慢。找个地方发发呆,居然抬头望见了满天星斗。清晨推开窗,寒意料峭,却闻到了远山木叶的芬芳。一慢,我们的生活就会立刻美起来。想活得美,就要懂得制造仪式感。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无聊无趣,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份仪式感。要活得美,就要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