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2017-09-24 14:16:48)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cd7382966181b8c1a063cbc86e6901d8.jpeg


他被称为“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画中没有壮丽山河,却尽描人生百态;他的笔下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耐人寻味。在微信公众号里,他无数次“上头条”;在朋友圈中,他的语录被一路转发、点赞……他叫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教育家、书法家、翻译家,他也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2f83469d4a4a0f2f743212486c3e1cb.jpeg


文艺暖男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在此之前家中已有六个女儿,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儿子,他从小就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家庭的脉脉温情浸透在丰子恺的骨子里,反映在笔下,就是平易亲切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97beb78d404f533853bebb98dc7e37d.jpeg


在中国,“漫画”一词就始于丰子恺的作品。上世纪20年代的一天晚上,新月如钩。丰子恺送走老友,回到廊前,抬头见月色如水,一摸茶壶,尚有余温。丰子恺一时兴起,遂作成名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1925年,大收藏家郑振铎为丰子恺出版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从那时起,漫画方登上艺术殿堂。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46201072ad01e2174562983ea9976f2.jpeg


在丰子恺笔下,世间万物,无尊卑也无大小,都一律以生动温情的仪态呈现出来。他把温柔悲悯的目光,投向最底层的百姓,最朴素的生活。他们是早春的卖花女、是对镜自怜的贫女,是施粥棚前的众生……他用柔软清新的笔触,让这些生活里最常见的场景,满是诗情画意,有着让人落泪的辛酸和令人感动的平凡。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c475c4cdfa775e8053069e4d3c29245.jpeg


李叔同是丰子恺的老师,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李叔同出家为僧后,他也与佛教结缘,积极宣扬佛家“戒杀”“护生”的思想。丰子恺说,所谓护生,其实更重要的不是爱护花鸟鱼虫,而是爱护自己的心。他曾解释有意踩死蚂蚁为何不对,盖因不仅仅是为了爱惜蚂蚁,更重要的是担忧踩死蚂蚁之人将来残忍成性,用飞机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0e31d2504a396647d56b0b4f72bf03c.jpeg


俞平伯评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的确,若论爱在艺术中的温柔力量,没有比丰子恺的画更有资格的了。若说“暖男”,百年前的丰子恺堪称典范。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d8a2f36cc1cf758fee8b7e3d18f89f2e.jpeg


百年来独一无二的儿童崇拜者


丰子恺憧憬于儿童的生活,他是个儿童崇拜者。1926年他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无疑,这是与他的精神追求完全一致的。由于“热爱”和“亲近”,他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在纯真无邪的儿童世界,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园。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0b3d4cabcc1792252f1d2decefa93ca.jpeg


童年的世界常常被比喻为艺术的世界,童年时代的人类常常被认为是天生的诗人,童年以其无邪的赤子之心、纯真自由的人生态度以及感性原始的思维方式而与成人世界有别。在丰子恺看来,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习惯的限制,所以虚伪骄衿,因为成人大多热衷于名利,没有关心身边的琐事,没有好好品味人生,因而认识不了世间事物的真相,失去了人类的自然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a4a939446ed64eb8c77faf0e9f34a30.jpeg


丰子恺的创作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却较少时代的痕迹。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一方面是一个“虚伪的、冷酷的、尖利的老人”,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儿童的世界”作为“黄金时代”,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一方面为他批判现实提供了一种尺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更加美好的人性的一种向往。在散文、漫画里,他总是以家常生活,童趣童心,音乐艺术,学校教育,自然风光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涯等等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时时流露出他对儿童的崇拜和赞扬。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590f82cb2bde6c5d3ac62f8f87505e7.jpeg


他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的美好童年,对童年几件极为平常的小事津津乐道。在他眼里,这些小事有趣又值得回味,是可以珍藏在心、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他也从不吝于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我同一般父亲一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交更痛。”他与孩子是朋友,是知己,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丰家姐弟自然也成了他描摹的对象——随笔与漫画的主角与原型,童真童趣,求学成长。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c245495a1986cc80459fd387d0ce44fc.jpeg


巴金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身心不调和’的老儿童”,幼女丰一吟也这么形容她的父亲,“他在世77年,童心始终未曾泯减。他热爱自己的孩子,也关心普天下的孩子。”“护生者,护心也!”丰子恺在创作时,倾尽他的仁爱之心;他教育子女爱世间一切小生命;他与爱妻彼此爱护,共同将七个子女抚养成才;他心系国家和世界,“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他情愿做“老儿童”。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1950700ad4758c25e75ed426a52b6d2.jpeg


对于生命,对于家,对于孩子,他从来不会马虎。

丰子恺先生一生移居过许多地方,飘泊的生活却始终没有扰乱他超逸的心灵和对家园的依恋。每到一地,他总要因陋就简营造一个宁静而温暖的家,并为这个家园取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小杨柳屋”是他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时住的陋屋;而“缘缘堂”的匾额,曾悬挂在他在上海江湾和故乡石门湾的寓所门楣上;遵义南潭巷的“星汉楼”和重庆的“沙坪小屋”是他在流离途中温馨的家。

 

1954 年9 月,丰子恺先生移居上海陕西南路,丰家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三面有窗,上方还有天窗,室中可观日月星辰,别有一番兴味,他便将此寓所定名为“日月楼”。安详静心的生活日常,质朴真淳的儿女情长,丰子恺先生在此定居,直至终老。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4975b86e0685149e89e5a5706139433.jpeg

 

他的《给我的孩子们》《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都是描写孩童题材的作品。儿童天真烂漫,每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都值得真心赞许和羡慕。他和孩子们一起办家家酒、唱歌、画图、做游戏,带孩子们散步远足。他独具慧眼,将孩子们的生活写得非同一般。他还有随身携带速写本的习惯,把捕捉到的可以入画的每个镜头都画下来。在他看来,孩子们就是在“创造创作的生活”,就是“生活的艺术化”。年龄越小的孩子越纯真,随着年龄的增大,受世俗规范的影响也越大,自然本质的东西也会逐渐减少。所以他总是用心去表现孩子的本质的童稚与纯真,充满着热情与耐心,爱孩子、画孩子、写孩子。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434fe3c43ca84fa10cb52206a7ba51f.jpeg


丰子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也非常重视。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宋雪岩回忆道:“即使在最艰苦的逃难途中,不论舟车劳顿,从不间断。有时甚至在防空洞躲警报时,也在教大家念书。”他给孩子们的爱,是温柔的爱、开放的爱,也是独立的爱。多年来,从他的身上,丰家后辈们习得的更多的是“勤学苦练”、疏旷放达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品性。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57024b9d1d47ccf2e0105b4871cb70b.jpeg


如今看来,丰子恺先生所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童真和诗意的人生,而这恰是我们寻常人早已淡忘或者遗失的美好。他的世界,充满了真善美,不是刻意的营造,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善感、纯净、慈悲的心——春柳、燕子、一钩新月、童真的小儿女,连同他自己质朴率真的生命,已经以其永恒的面貌,即艺术的面貌,留在了时间的流光里。它们将再次穿过时空的雾霭,照亮当下人们的心灵,提供一个别样的精神参考。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b7f5b2e1a244919298929e66005d1b4b.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71c42a2880d4406ecbafa83ecfbff18.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