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必位:从美学步中走来

艺术家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1640fe93fef9bed44411e3fc713f6f2.jpeg
杨必位,男,回族,籍贯湖南南县,1945年生于甘肃兰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艺术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文史书画院理事,北京西山兰亭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京西宾馆书画院副院长。曾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当选为重庆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重庆直辖后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及现任任重庆市文联委员。被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授予“97中国画坛百名杰出画家”称号。
从美学步中走来
文/杨必位
散步中的心会启示
《美学散步》一书是宗白华先生的彻悟心语,是一本在中国传播极广的美学名著,也是我在1982年用9角钱买回的一本价廉之书。长期以来,它不但成为我闲暇时体会感情美意的重要调味剂,还是我艺术行旅中不可缺失的校正方向的罗盘。每次翻阅此书时,总能不知不觉地进入忘记一切的美文之中去获得静寂、空灵的享受,也如同黑夜里的烛光,照亮着我的画路。当从“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实体验中得到了文化的滋养和精神价值的回馈时,便知晓此书所包含的意义是难以用任何物质去衡量与代替的。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edcc3ea084bf83f8ab33a86f053609f.jpeg
宗白华先生在开篇处讲到“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和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此书就是他桌上的小花,也是回念中的散步心得。当我翻阅此书,步入隽味深幽的文章中时,便会让人感受到这不仅是一朵玩趣的小花,而是他深入透彻地解读中国文化的心悟之书,他在超越繁琐表象的认识中去完成了对审美本意的解析,从而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美学专著。从宗白华先生那独具诗性美的文章表述中,让人看到他以自由、轻松、淡雅的文风,静谧的心境,慎独的视野,去揭开了审美中的秘媚面纱,并透悟出美是引动情思的钥匙,它将开启让人意料之外的大门,把你带入神秘而浪漫的艺术之境。并指出艺术载体能将遥远处的美意传递而来,让人顿生出由外入里的,获取心灵美意的审美意愿,并在陶冶中产生无限的联想以及对人格、人性的升华和对感情的颐养。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989543be8304488d38b04b26ca27ecd7.jpeg
我还从他的“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从“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的字里行间得到了一种醒悟:在自由的思绪空间里,有心得感触的“散步”表达,比文字上的“装饰”更富有文化精神,能让人们从思维联想中得到尽兴、畅快与悠然的享受,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裨益。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e11a73e8557a224efbaf9832d031c7e.jpeg
画友们相聚,经常会在闲聊中谈及一些绘画问题,并表达出一些真知灼见的绘画感受,让人听后回味无穷,我在聆听大家的争论与交谈中,也默默地梳理着自己的个人感受。可惜的是常在酒散茶凉后,这些富有价值的见解,会随烟雾的消散而消逝,事后回忆起来,往往只感觉到一种亲切的感受却记不住当时所谈的内容,这时候,我常为这些有感而发的感受丢失得太多而深感惋惜。我想着在我身上的这种感受,在其他很多人身上都会有所体验吧!回家后,我在静下来时,考虑着能不能将酒茶中的真言及个人的感受付之于文,通过文字去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维,再印证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当我将此想法告诉身边的文化朋友时,没想到却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与支持,于是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几日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心路构想。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2e89f185b1df993cf7ff184a498dac9.jpeg
我是一位画家,是艺术的实践者,也是对艺术表现经验具有真切感受的积累者,如果用文字的方式去述说自己的艺术感受,我想应该走宗白华先生所提出的“散步美学”之路,以真情实感去述说从艺的体会,完成对艺术的品评。当被先生在《美学散步》中精彩的表述方式感染时,也就从整理自己的思路开始,迈开了记忆之路,进入了用文字符号去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写之旅。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22e5f941cbc664f70adad73b686a2e84.jpeg
我感到宗白华先生所指示出的这条表达心语之路就是最适合我的一条路。虽然不以登上山顶为目的,但在散步式的游历过程中得到了心境的释放。当我在语无伦次的杂感碎语里,在非逻辑的不成篇章的自述方式中散步时,却得到了在思绪缕析中的舒心与快意,也让我在无形的兴趣之中去收获到真诚中的欣然。当我从《美学散步》中走来时,惊喜地发现,由宗白华先生所铺垫而出的这条蜿蜒的富有情致的路上,在徐徐的微风中,已经得到了自得其乐的尽性感怀。
残红香凝流莹芳,
飞云隐浮曲水长。
春秋体味紫烟起,
澄怀漫步足轻扬。
妙笔下的感悟心语
当我用现代人的眼光,以《美学散步》一书作为文化的探杖,去探寻传统审美的真趣时,便会发现它不但让我学到了如何从经典的历史图画作品中去选取具有当代价值的审美信息,还让我在确立自己的审美发展方向过程中,从传统的根系里寻到了可贵的营养,从而将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爱意注入于绘画。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4b9dae8e91083e8cf487101571192679.jpeg
《美学散步》一书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广为熟知的经典,就在于宗白华先生通过对艺术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不但将审美发生与变化中的规律作了总结性的论述,还将个人的感悟以宏大与超然的审美精神去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他让我们认识到,通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被当今时代所能认可的作品,以传统的审美范式去感染与修正着时代的审美个性,大家在乐于仿习与借鉴时,经典绘画中所包含的审美特征,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妙体现,也是此书的要妙所在。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4a7505ad2a77b8b0834d84dd831cf44.jpeg
我们从《美学散步》中“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那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的文句里,可以感知到宗白华先生以传统而悠、静的美学思想,促成了他用空灵的笔墨去揭示出深、逸、唯美的文章境界,让睿智与情心在文章里显尽风华,也让人们在艺术的通感中,去获得情性与思考,领受到动情、益心,自然、通理的文化品性及笔墨神韵。正如李泽厚先在《美学散步》的前言中所总结的:宗先生不断讲的,“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徳‘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美学散步·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等,不正是这本《美学散步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b15406d2a98bec3500c59c4d3f3ee29.jpeg
宗白华先生以“振叶而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心雕龙》)的推导方式,将老庄文化中超然自如与天人合一的境界美意,很自然地转换成人们心理的艺术化追求,让意境成为人们对生命、精神、文化藉以寄托的理想,更是让人的感情状态能在真实中反映而出,让朴实无华的本质得以体现。正如他在《美学散步·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中将中国画总结为“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同时是自然的本身”,从中体悟到中国画的美学真趣中还包含着“超脱”的空灵世界。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703905c2dd11763c9654917dcf95303.jpeg
当他从德国歌德的《浮士德》诗歌中获得了用浪漫、象征去注入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启示后,便以唯物主义观点投入到注重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美学研究之中;当他用西方的科学分析手段去阐释中国的充满意趣而又富于感性蕴藏的哲理及审美主张时,却又走入对中国庄子的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美学的研究之中,去完成了情与理结合,尤其是他将叔本华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与老庄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相结合后,更是以一种理论的新姿而步入文坛。从冯友兰先生曾送给李泽厚的一副对联:“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刚日读史柔日读经。”(摘自《南方人物周刊·时代和它的李泽厚》)中的立意里,却让我看到宗白华先生用一辈子的精力,做出了良好的实践证明,用充满情意的述说,去完成了对审美含意的拓展,也获得了自己在《美学散步》中的畅怀。这一西学中用的运用方法,在中国绘画发展的今天已得到了适应,在实践总结中体现出这是具有方向性、现实性的发展形态,尤其在理论建树上更是以此方法去修正着传统理论观,塑造着现代审美的理论体系,从而去显示着亮丽的辉光。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55c33754778b1ebf5af3d5affd2a2f4.jpeg
艺术家都想知晓如何去辨别图画中表象与真谛之美,如何正确看待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如何运用艺术手段去表达个人的艺术感受,借图画之妙,完成内省觉悟,达到情感、智慧的爆发与体现等,都被宗白华先生以委婉亲切、深入浅出的文谈形式做出了美妙的回答。在《美学散步·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中,他总结出“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所以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其中画家的心灵与自然合一的表现之态,正是他在物我两忘的妙笔下产生的心会结果,这一“会”,不但是去会自然,会大师,也是会自我的心境。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0a776d5e086cd20a0b1da9ebf10f8ec.jpeg
《美学散步》一书通过富有诗性的讲解,帮我们解开了如何去领会“学古人、学传统”的心结,让我们在迈入富有意境的大门时,能够以轻松的姿态去收获到怡然的快意,并通过艺术的实践带来思索中的彻悟,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不但让人从中得到唯美的心理体验和认知,同时还在美的世界中获得了目悦心驰的广阔视野。当我通过对《美学散步》一书的解读,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放松时,也就在信笔涂鸦的尽性中,对心性自然与笔墨自然的体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这种重情理互补的绘画认知方式,不但为我指出了通往知感与表现的富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道路,也为我去实现更多的感情释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更是让我获得了自信中的惬意。
书生半醉花犹开,
天涯逐水韵入怀。
像外求象心中迹,
稚诚新意笔上来。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69dc01269b109a51a18ed7d4cd309a6.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5b91cb8f0d8270a3d471e0eb14dabcb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