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2017-08-07 16:18:18)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30b5ca653652e2a4de9f81b43276d81c.jpeg


今日立秋15时40分

丁酉年 【鸡年】农历闰六月十六


一年又到立秋时。

《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165d6134bb15fc03675c48195465147.jpeg


据载,宋时,立秋日,宫中要移盆桐入殿,届时,太史官高奏:“秋来了”,桐叶或落一二,寓报秋时。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c7c70d96fdf84d09fb08cb97561fa5d.jpeg


立秋之秋,别有意义。《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人有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对于国人,心上有秋即为“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岂楚逐臣,惨枪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各种忧患与愁予。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a0db1f3ad235e412bc8e3e47f38b7598.jpeg


杜甫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皮日休诗: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

罗隐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酷。

范成大《田园杂兴》句: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这些诗句,稍有悲怀,这是文人心情。而稼穑者,则喜迎收秋之时。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30449f05947b5abdb9f20ab0cf414a18.jpeg


对于秋,国人有诸多民谚:

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秋南风紧,秋后必连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三场雨,稚稻变成米。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吾乡在塞下,有农俗云:

立秋后,禾有骨。立秋十天懒过河。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f81ee88c12ccb59858c38797f7d93101.jpeg


“多事之秋”,“秋后算账”,秋的内涵极为丰富的。立秋后,有诸般之事,可做,当做,能做。

《周礼》是中国最早关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的著作,书中把掌管刑罚的司寇称为“秋官”。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118922903545525d5805349e20cfa282.jpeg


《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古代,惯为“春耕秋战”,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直到民国,大军阀孙传芳还有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025a9216282102db4a123fbff1d8289e.jpeg


立秋之后,节气处暑,夏天才真正结束。

然而,人生短短几个秋,正当作为。无论是“逢秋悲寂寥”,还是“秋日胜春朝”,都应或如农人,“兴是清秋发”,或如军人,“沙场秋点兵”。

秋收,冬藏,之后,又是一个春天。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801be3a8d645f0915dc81c14a201c16.jpeg


作者介绍:刘大石,刘文杰,别属樗堂,西园,大石草堂。河北迁安人,问业艺术家古泥、汪为新先生,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自由撰稿人,《中国书房》丛书主编。出版《当代青年书画名家精品·刘文杰》、《如逢花开·刘文杰写意花鸟精品集》、《步屧寻幽·刘文杰中国画作品集》、散文集《西园闲草》、诗集《西园吟草》。


大石绘画作品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6a4a70b7b532fbcfc88f5666bcd7f42f.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a12990f8956b4c42253da429e9bdee42.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8f2b5e2b27e81d91f1d1bca1b0dcef97.jpeg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a64f73deedaa686339ea9cd8aba5bfb0.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