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寿:谈篆刻的创作理念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2hTegJE
三寿先生,河南滑县人,居京;书法早期,师从著名书法家、第七届国展获得者、现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王育红先生的启蒙教诲和悉心教导,从而奠定了其早期较高的审美基础。2013年,师从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曾翔先生学习书法;2014年,师从北大名家工作室导师程风子先生学习书画印,从此,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把握日臻猛进。其字法和章法大胆结合篆刻字法和绘画构图,形成了不与人同、个性迥异的书法风格,并提出了“植物根茎临创方法”等艺术观点;撰写了《论“中锋”用笔的误区》、《写“俗”了的隶书》等上百篇极具个人艺术观点和学术价值的文章。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35EBow4王三壽
书画印艺术既然作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而存在,那么必然有其独特的艺术规律,也就是“道”,它是艺术的核心。但是,书画印艺术又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合道而无定法”。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3R5Kwy0
大吉利 5.0cm ×
我创作的理念是:一、篆刻和刻篆是两个概念,就像书法和毛笔字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一样,因此,我提出了“学篆刻必先学好书法”的观点。一件高级的篆刻作品,其印稿和印蜕肯定都是一件高级的书法作品。如果印稿都是“描描抹抹、擦了写、写了擦”的毛笔字,那么印蜕肯定是刻篆,即刻字,和篆刻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3ru6k0O
申小梅 2.8cm ×
二、篆刻具有“三维性”。这些年来,不知道是崇尚名人的结果还是展览的误导,我们的篆刻一直园囿于“二维性”的平面关系中,这就是这些年来篆刻停滞不前的原因。我们谁都能把黑白的山水画看成立体结构,那么黑白的印稿和朱白的印蜕为什么不是“三维性”的立体结构呢?这就是我们目前篆刻界存在的误区,其实,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出路,我们今人一定要珍惜并知道怎么学习。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4CjTBzc
嚴
所以啊,学习艺术一定要有思想,要敢于科学对待古人、正确对待名人和纠正自己的思维误区。比如“印宗秦汉”是指好的秦玺汉印而非全部;如汉官印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章,这些都是让老百姓辨别文本的真假和体现政治权利的符号。如果说这些是艺术品,我觉得值得思考……再如“中锋”行笔,“中”的“中间”概念是现代汉语词汇,古代的意思是“适合、合适”,也就是说根据审美和章法的需要可以“八面出刀”;另外,篆刻的“批削”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以上,就是我创作作品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4ZSSm8G
蓄
師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6p4ME8e
淑
無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7zDtvF2
牆東新柳 3.0cm ×
趙家山女 3.0cm ×
班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9HS93qg5vE
黑白间 10.0cm ×
天在上 6.0cm ×
王少君 3.0cm ×
中
王
延
延青女史正之 三壽 4.0cm ×
桑间濮上 3.0cm ×
知
--- END ---
私享丨出品
喜欢这条贴子可以关注【私享艺术】微信平台,
或加微信:823721174,
了解更多艺术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