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展10天丨陈半丁诞辰140周年纪念展,中国美术馆晒家底

(2016-11-12 17:01:47)


 此中有真趣

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

展览时间

即日起 - 2016年11月20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

他是吴昌硕大弟子,

生前与齐白石并称,

生后却相对落寞。

他就是“半丁老人”

——陈半丁。

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陈半丁在94年的人生中,孜孜以求继承和发扬中国艺术传统,直面20世纪中国画坛的“传统”与“革新”的选择。

https://p.pstatp.com/large/106b000623d88621aa23

半丁自画像  96.5×46.5cm

在陈半丁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与相关机构合作举办“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以200件左右的书、画、印作品呈现其艺术世界。此次展览是陈半丁先生作品首次在国家美术馆平台上的整体展示,也是其一生艺术佳作在公众面前的一次集中亮相。

更令人感佩的是,展览举办之际,陈半丁先生的亲属向国家捐赠了一批陈半丁艺术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手书自传 (请旋转屏幕观看) 

52×19.5  书法  1955年

https://p.pstatp.com/large/106b000623e507e232ce

半丁原名陈年,1876年出生于文风浓郁、名家辈出的浙江绍兴。早年赴上海谋生并拜师学艺,师从“海派”名家吴昌硕,又得任伯年、蒲华等人指导;1906年,受金城之邀,以吴昌硕大弟子和“海派”后继者的身份来到北京,成为清末民初“南风北渐”的重要人物。在此期间,他深入研习明清以来的写意传统,博采众家之长;并参加各种画会,任教于多所高校,与北京画坛同仁开创出“京派”绘画的鼎盛局面,成为其中的中坚人物。

他的创作花鸟、山水兼善,能作人物、翎毛,尤以大写意花卉最为著名,又擅铁笔与八法,可谓艺术全才。

https://p.pstatp.com/large/11120002492ac64b4fdb

白菜 《陈半丁花卉册》 年代不详  册页  31.3×36.4cm 中国美术馆藏

▲ 谁写西园数叶松,露华清晓漯蒙茸,玉堂夜半苏郞渴,此味无因献九重。 李冬阳诗 陈年  随意写之极似苦瓜泼墨,蔼兄以为何如,年卉

古与变

“古”与“变”,这是二十世纪传统型画家在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下守护民族艺术的普遍自觉和转化策略。在这方面,陈半丁知深行远,于花鸟画上追青藤白阳,近法海派名家(尤以任伯年、吴昌硕为主),又将其交流融入北方画坛,形成大、小写兼容,古朴与雅俗共赏的自家品格。

https://p.pstatp.com/large/106b000624057f10170c

江上泛舟  20世纪30年代  70.2×31.2cm  中国美术馆藏

▲ 去年得归漓江州,七日遂登黄鹤楼。南风卷江浩呼汹,虺雷欲翻鹦鹉洲。七泽莽味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转。数月已涉檀家游,梦飞每到羊公岘,岘脚山南东道楼,秦川公子醉悲秋,栏边斑竹古犹活,云石寂寞苍梧愁,重华驭遥不可呌,白沙黑猿谏树幽,看图髣髴曾游处,素壁青天汉水流,少岩仁兄属写,即乞正之。半丁弟陈年客旧都。

于山水画取法宋元以来的南宗正脉,尤其钟情于石涛上人极具个性的自由书写,将宋元的高古意趣与明清的笔墨韵致相结合,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于人物画主要取材适合民众趣味的道释人物,也多是融会诸法而为,兼施指墨,还善翎毛走兽,均是渊源有自,古意浑成。

https://p.pstatp.com/large/110e0006fe0e2867b0a5

书法扇面  52×19.5cm 1951年

如果说,“古”是优秀传统之河流;那么,陈半丁在解放前更多是徜徉其间,以会悟妙解之心手不断采撷。从勤奋苦功经由“对临”、“意临”到“整合”,终至晚岁的“写意”、“写心”,勇猛精进,展现出运古求变的多重境界,最终化古为我。

真与新

陈半丁的“真”与“新”,更多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处理好个人艺术趣味与主流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上,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陈半丁在保留自我艺术真趣的同时,敢于吐真言,勇于新探索,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历史答卷。

https://p.pstatp.com/large/1112000249445dc23997

青山历历树重重  69×33.5cm 1936年

▲ 浓翠暮晴峦,青山古寺闲。鸟啼花落处,曾共扣禅关。拟一峯道人设色 山阴陈年 时丙子二月 年六十有一青山历历树重重,似在云深第几峰。比家人西崦下夕阳,长听讲时钟。半丁次日又记

他的“真”,是仍然保持着对民族艺术的挚爱,其中既有着个人意趣的书写,更有着“用绘画昭示光明、凝聚人心、陶冶情操、抒发理想”的理性选择。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他自觉地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画笔努力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https://p.pstatp.com/large/11130004abd313fc7946

庆祝和平  102×51cm  1956年

▲ 庆祝和平 一九五六年岁次 丙申中秋 半丁老人八十有一

其山水画尝试着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取材中出现了村庄田舍、农民麦田等新事物,以全新的主题传达出全新的气息;其花鸟画出现了一系列大幅作品,更多地采用了谐音寓意的艺术手法,画尽百花争艳,欣欣向荣,一派生机勃勃,如《和平统一》、《百花齐放》、《岁寒同心》等,为新时期的花鸟画转型进行了大胆实践。

https://p.pstatp.com/large/1110000676b4ed2a92b0

白莲《陈半丁花卉册》  册页 31.4×36.4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 霜洁白莲香。白居易句 陈年

“探新”而不失其“真”,无论作品的大小,画里始终洋溢着半丁老人“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作为抒情审美主体的“自我”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同在。

更多精彩作品

https://p.pstatp.com/large/106b0006244c0166b489

牡丹月季   96×165cm  1962年  北京画院藏

▲ 昔年曾到洛城中,玉椀金盘深浅红。行上荆溪溪畔寺,愧将白发对东风。庚子长春拟钱舜举笔意 半丁老人八十有五

https://p.pstatp.com/large/111200024964c89a6bf4

白凤梧桐  133.5×59cm

▲ 拟任行者设色留以馈书生室补璧  宣统元年岁在己酉二月九日山阴陈年静山记于京师之古槐轩

https://p.pstatp.com/large/110e0006fe8aefbb0a56

 紫藤  134.3×33.7cm  年代不详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 昨宵青帝传天语,吩咐苍龙着紫裘。 陈年

https://p.pstatp.com/large/110f0005e1f585a65711

天竹水仙  133.8×45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 花明珠圆玉润,岁寒缔结同心。一九五四年岁在甲午冬日半丁老人年七十有九

https://p.pstatp.com/large/110f0005e20a5ca37582

松枝双猴   118.2×40.7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 月啸烟呼本不群,笔头同是一溪云。野情山态令人羡,世路机关不似君。甲申岁朝半丁老人

https://p.pstatp.com/large/11130004ac3021edc117

陈半丁、肖愻  红梅  118×52.2cm  中国美术馆藏

▲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重重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东坡居士诗 半丁并题

https://p.pstatp.com/large/11130004acf519caddfc

佛手 《陈半丁花卉册》   册页 31.3×36.4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 有色有香,妙手空空,情无过我,司徒李小花先生有句云,一从散罢天花后,空手而今也自香。 陈年

https://p.pstatp.com/large/110f0005e29267511e35

 群仙庆寿  1959年  173×46cm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p.pstatp.com/large/111100036912891ef1ad

牡丹兰石  141.7×91cm 1962年

▲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壬寅岁朝写于首都二树山馆 半丁老人八十有七


https://p.pstatp.com/large/11110003694e34e384eb

柳树知了  102×22cm  北京画院藏

▲ 李固言未第, 时常行古柳下闻树声。闻之曰:春柳神九烈君也. 用柳汁染素衣, 他日科第无, 始得蓝袍,当以枣祭祀我, 固言许之, 未久闻状元及弟。半丁仿嬀叔


https://p.pstatp.com/large/106b0006261ea56fd249

临石涛山水册页之九  47.5×32cm 中国画  1910年

▲ 石头先生耽清幽,标心取意风雅流。万里洪涛洗胸臆,满天冰雪眩双眸。架上奇书五千轴,甕头美酒三百斛。一读一卷倾一卮,紫裘笑倚梅花屋。急霰飞飞无断时,冻波淼淼滚寒涯。枯禅我欲扫文字,却为高怀漫赋诗。冬日为石头先生年道长并正清湘陈人阿长静庐居士临于京师


https://p.pstatp.com/large/110f0005e395a2492833

 山水  161.3×33.2cm  中国美术馆藏

▲   连山环绝壑,云木乱纷披,中有抱琴者。有如荣启头,萧然人不去,问子欲何有。柳门仁兄正 陈年

文 |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馆长

节选自展览前言:《运古求变  存真探新》

特别感谢中国美术馆供图


-END-

来源:美术报

本文由私享艺术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务及投稿电话/微信

13718262369

艺术家推广丨艺术品收藏丨艺术品拍卖丨视频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