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号学术|周星:审美文化的建设: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思考(上)

(2017-11-17 10:08:33)
标签:

杂谈

https://wx1/large/0068CltWly1flkuf3zhnej30zk0b4wes.jpg

https://wx3/large/0068CltWly1flkuf6xcztj307y0al0st.jpg

摘  要:电影批评是一个和电影理论、电影史相互支撑的学理性存在,批评家是需要文化涵养和理论支撑的认知,在网络时代,批评收到冲击也得到泛众拥戴,人人都可以做“批评家”,但电影批评适应时代却需要坚守价值观、需要有文化含量,必须从作品的针对性入手,把握批评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鼓励。电影批评家需要明白:适应时代而能超越时代,针对现实而能指点现实,给予电影切中艺术审美的分析,是电影批评的任务。

关键词:电影批评 网络时代 价值观 审美追求

近年来,电影批评已经泛化,人们关注电影市场扩大,也人人批评电影,都以为批评就是随机点评几句,而自以为都成为批评家了。自然,电影在文化中的影响力日渐扩大,电影认知的广泛度和娱乐性增加相互促进。而电影批评的简单性与看低的趋向也相互拥抱,于是,电影批评的再认识也需要给予新的阐释了。实际上,这都和互联网以及大众文化发展相关。当下网络文化带来创作指向、传播境遇和观众需求,以及审美趣味的诸多变化,许多方面今非昔比,于是艺术所接受的环境已经大大差异与以往。理论的改变与批评的位移,使得如何看待批评成为认识不一的难题。批评有没有效应、批评的方式中是不是需要适应当下受众、批评者的生存方式、以及批评的分层等,都成为批评界热议的对象。网络时代电影批评已经不同以往显而易见,单论大量的网络“批评者”的涌现,自发和自命名的批评者带来的变化,似乎使得传统批评家有些失落,而作为视觉时代文化传播重要对象的电影,更为明显的显示出大众批评者的兴旺,随之传统批评家的失场却不期而遇。新型的电影批评是否需要重新确认规则、理论依据于存在价值成为思考无法回避的命题。无论人们如何看待,都不能不面对电影批评的境遇,电影批评的对象接受,电影批评的方式,批评者的分类,网络带来的批评多重性,电影批评的学术规则等,而研判首先需要面对现实。

我们难以回避的,是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是什么,这似乎依然是基础问题,但显然认识已经有所变化:以往我们认定的批评,是包容着评价和批判等含义在内的理论话语解说。电影批评自然是对于电影本身的评价分析,其主要内容是对于作品给予好坏的判定、得失的所在分析,以及什么原因造就如此的理论界说,段落镜头长短处等等研判。但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却似乎不全如此,一种产生于网络的直率批评样式,可以全然不顾创作大走向,完全从个人喜好的口吻来炮轰、鼓吹、挑剔、揶揄某个电影。于是当下“电影批评”成为个人自由的评点、大众的喧哗喜好喷嘴对象,而蔚然成风的互联网时代批评时常成为随意吐槽、任性褒贬的语言玩笑。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正对电影批评所存在的现实,必须重新梳理并且设定适应时代的批评规则。

1、电影批评是针对于电影作品的有理据的分析判断。一般而言,电影批评是有知识积累的人对于电影认知、分析的批评,因此,具备有一定的电影知识和文化学养的批评才具有效力。但时过境迁,电影批评的泛众化局面,让人们以为批评就是个体简单的喜好说辞,而谁都可以说三道四又让批评的价值降低,最近网络上对于《战狼2》的主创吴京全家是外国籍的攻击性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这已是一种基于阴暗心理的议论,试图给予热度正旺的电影重创。在网络受众不辩真伪的情况下,往往会造就不良的后果,幸好吴京本人出来驳斥,避免谎言流传。实际上,类似的电影评价随处可见,批评成为相互攻击的东西。批评必须基于事实的基础,在网络时代会遭遇不同程度的破坏。批评家更为感受到严肃批评某种程度的失场。这一问题是基于网络时代众语喧哗的肆意评说而言,当人们以为电影批评就是一种随机性的语言张口即来,而无需去顾忌逻辑和对象整体时,似乎多样的民间批评,却成为绞杀批评存活的力量。巨量的所谓“评说式批评”造就了电影批评的泛化的“繁华”,不仅是民间众说纷纭的热闹,学术界也不能不日渐重视网络批评,但止不住的大众批评的随意性改变了批评的常态,失却规则而随波逐流渐成习惯。也许这就是网络时代强势造就的“批评”景观,新的一代人喜欢批评的惬意短促而自由,但显然,没有逻辑的恣意而行,让批评自身的价值沦为口舌之辩与口水的战斗绝非好事。对于大众而言,习惯了这一浅尝辄止的论说,也容易加入“批评”的行列,感性直接足矣,但理性和深度却难免失却。问题在于,网络批评的长处是迅捷的谈论和直截了当的评点,批评口吻的大胆而不顾及创作环境与整体看待的弊端显而易见,却十分时髦而影响一时。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感受的对象,直率的认知似乎容易,好恶的表达也无需遮掩,但艺术所蕴含的意味显然不能被纳入接受的范畴,艺术探索的样式被冷落也难以避免。总之,新的环境带来批评认识的差异性,如何看待批评的学术性与大众论说的合理价值,是当下批评需要思考并且确认原则的难题。

2、电影批评不是随意的感兴点评而是文化性的坚守。网络时代大众批评的兴旺,既是一种主动性评点的结果,也是改变批评精英型批评的必然。但随之的问题是批评的文化性状改变。电影批评是一种文化性质的论说,对于电影而言,无论是当成市场产品还是商业票房获取对象,电影都本质上是文化精神的承载对象,人们看待电影,哪怕是娱乐性十足、技术性叹赏,也其实都没有脱开文化判断的喜好认知,都可以从中窥视到文化潮流和时尚趣味。显然,按照批评原本是给予创作文化点评和引导的功用而论,批评的文化素养决定是否能承担批评的基础,网络上的拍砖和感兴式的语言,激愤而不着边际的责难,片言只语的随意发泄等等,多少将批评变成了私人的感怀。遑论批评的分析引导必要性,就是批评本身可否给予人们文化气性的熏染都做不到,批评的泛众化造就了对于批评的误会,也稀释了批评的文化含量。直率不是缺点,但无遮拦的谩骂和泄愤的聚集,对于网络文化的反向影响令人忧虑。我们强调批评的基本职能是以理服人,批评者的文化担当是理论述说来说服人心,缺乏基本理性和没有理论思维的基础,批评只能是随性而泛滥的情感语言,理据和逻辑都难以实现。我们的批评无论是对于具体细节的分析还是对于电影现象的认知,文化评判都是一种背后的支撑,由此构成超越简单性的俗念论说的层次。比如,在2017年关于《闪光女孩》叩求排片的事件中,需要给予市场定律的必要性和未必合理性的解说,同时,对于创作作品是不是需要借用叩求以及到底能起什么作用的判断,是回答大众莫衷一是议论的良方。文化分析显然是批评认识的核心。其实,这在早一年的《百鸟朝凤》跪求事件中已经有了端倪,而批评家需要作出辩证的分析。“《百鸟朝凤》初始阶段只有1%的市场排片,是因为按照市场接受的以往经验而不被看好的应付上映的结果;而后来的一个反拨回潮,还是因为掀起了市场呼应观影的期望而开始改变排片习惯,居然就获得意外的逆袭。但显然,所有的经验都有人为的印记,排片的保守是过去经验的人为,后来的一跪翻盘依然是人为因素的改变,其实,人们受到呼吁和一个跪请召唤,开始进入影院,多半既有怀念吴天明和他的功绩,也不免带着对于艺术电影的惋惜之情,如此这般的情怀,对于《百鸟朝凤》的情感因素,合理的抬高了影片的价值。但单就影片而言,是一个顽强的坚守自己的时代,和抗拒被喧嚣漠视的精神,却难免因为坚持的固着性,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比较老套,这一问题的提出并非贬低创作,恰恰是需要提出有没有一种自我坚守的罔顾时代的顽强性?我们自然可以无限期望艺术可以保持一贯的态势,但涨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于吴天明而言,创作也有高下不等的区别。只有站在更为客观的立场上,我们的电影长远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动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网络批评如何抢夺受众,我们依然要坚守客观辩证的文化分析。事实上在网络时代习气熏染中,一些传统批评家也学会了哗众取宠,用绝对性的语言来取得适应时代的批评存在,其实更为降低了批评家本来应该具有的独特性存在。比如最近所谓中戏老师批评《战狼2》被总结为:“No.1《战狼2》靠血腥来制造燃点,反政府武装屠杀平民,没有政治信仰;No.2太血腥不适合小朋友看;No.3故事毫无逻辑;No.4剧中张翰的角色就是一个战争贩子;No.5导演简直是心理变态!刚总结完就遭到网友的怒怼!”电影自身并非一目了然的直白呈现,影像后面的情感精神表现,需要揭开和阐释,批评正是帮助观众理解得失,给予文化上的点拨。而文化应当是实事求是积极性的建设意见!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电影批评自身是否接地气和泛众的电影论说的是否有文化含量,是左右电影批评改变的双向因素。

注释:

周星:潮起潮落的艺术电影如何生存-关于《百鸟朝凤》现象的思考,艺术百家2017年第1期

《今日头条》网,2017年8月11日:中戏老师怒斥《战狼2》五大罪状:吴京简直是心理变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