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号学术|周星:艺术学科双一流建设的确认因素分析

(2017-09-30 09:42:08)
标签:

杂谈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205188-49effced56f94c1a?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不仅是艺术学科,几乎整个学科体系对于刚刚发布的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和学科,都议论纷纷,既有终于出台的急切期望,更多比照分析的得失判断,而网络上关涉不同学校的获得和失落的吐槽也不绝如缕。有揶揄自己学校没评上是因为太优秀,有调侃某某某某学校评上的不是最为出色学科,而名不见经传的却成了双一流,有对于地区差异耿耿于怀的,有抱怨一个省好学校落选而一般学校却一流了,等等不一而足。显然,双一流建设学校和学科发展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也引发出不小的震动。这其中包含着中国学科发展上了一个台阶的群体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显然是好现象;也包含着不少不明就里的吐槽与对当下学科现状未必符合的异议,折射出一些问题。但显然事出有因,而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也再一次迎来新的触动因素,如何看待需要辩证的弄清来龙去脉,也更要放长眼光的思考。

双一流的国家发展战略自有其重要意义,激起反响也正是证明。但显然,未必符合所有人心愿的双一流却是事出有因,站在不同角度的评判其实都似乎有一己之见的合理性,却可能对于双一流目标,评审对象,评审时间和评审标准理解都不是一个角度。国家这一次发布的是双一流之一流大学建设学校42所,其中A类36个,B类6个,一流学科建设95所。而艺术学科的12所高校13个学科入选:1、艺术学理论:北京大学、东南大学;2、音乐与舞蹈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3、戏剧与影视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4、美术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5、设计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在这里,一些艺术院校可能耿耿于怀为什么没有入选,而入选的也可能被作为靶子来衡量挑剔。

整体上看,也许人们还需要结合更为多样的背景,来考察名单确认的事理和发展被忽略的其他问题。许多人都没在意双一流建设学科判断需要牵扯的其实是2017年3件相关学科发展事宜,而他们之间的影响将很快触及高校学科格局:第一个即刚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第二个是还没有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三个是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关于新设博士硕士点的大格局变化。这三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但有相当的区别,却总合在一起才是改变学科几年发展的影响所在。(当然主要关涉理工科专业的还有世界大学排名因素的参照对于文科而言影响有却不明显)

首先是双一流学科的设置取决因素主要是什么?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实际上并不了解整个的过程,和它相应所牵连的因素。疑惑为什么舞蹈学院、戏曲学院、电影学院没有进入,综合性很强的南京艺术学院也一点没有涉及?不能离开双一流学科建设所依据的更多其实是过去的五年前之第三轮学科评估作为基础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第三轮评估里头学校学科所占的前若干位,都成为这一次依据的基础,自然还有一定微调:比如说中国语言文学取的是前五名,除了并列第五的山东大学没有上外,陕西师大是因为自定补上了,强大的华东师大因为排名第六落选。新闻传播学取的是并列第一的人大和中传,于是意外的是第二名复旦大学落选,人们疑惑于复旦大学的学科基础,但似乎只取2个学科就无法替换排名,艺术学科也一样:艺术学理论取的是上一次并列第一的东南大学和北大,并列第二的是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显然不能单取又不可多上。音乐舞蹈学取的是前三的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并列第四的北京舞蹈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和前面的分数有些距离外,一个没有博士点一个有博士点,数量即便不限制,取舍也是为难。戏剧影视学取的是前两的中传、北师大、中戏,随后的上海大学分数有些差距。美术学取的是前两位央美和国美,人们疑惑清华美院落选,其实在它第四之前的南艺已经和前面分数有差距,跨越南艺显然不可。设计学比较特殊,取的是前两位的清华美院和央美,同济大学第三轮评估是设计学的并列第五,这一次跳跃性的上了一个“艺术与设计”,估计是兼顾工科与艺术结合,避免了排在他前面的国美、江南大学和南艺的疑惑?

自然简单比照第三轮评估未必周全,还有其他评审因素未可知,但可以想象到,这是经过所谓几轮的评审不可能凭空来取舍,最具有参照性质的就是第三轮学科评估的相对客观性和这一次双一流取舍必然有限的初衷。问题在于基本上在4月份已经投票确认大局的双一流,似乎更多是前5年的学科影响排行,有依据却被人们质疑的焦点,主要是和这几年学科进展的现实是不是有差距,吐槽的多站在感知学科现实角度,包括艺术学科急速发展呈现的后进和先进之间的距离变化。所以艺术学科落选的高校似乎不忿,但角度未必是现实,估计难以定量权衡,所以参照才更多取用以往排名。私心考察,专业院校中的单科强势学校,现实下没有博士点的掣肘也许制约了可以改变的砝码?放眼吐槽中还有疑惑一流学校主要是985高校的设置,问题在于,如果不是985高校的确实力强劲的主体入选,而更为鱼龙混杂的结果,会不会更遭到强势高校更大规模的质疑?前述艺术学科基本以上一轮评估为基准,但顾念不同门类艺术专业性,也可能遭到同样的麻烦质疑。所以我们说,倚重第三轮学科数据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却也有依据的合理性。

由此需要展开更大视野,更为麻烦的事,是即将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差距大不大,才是下一个议论的风口。双一流主要从指标角度以五年前确定的的学科排名为基础,也是一种相对客观性来作为设置和建设的依据。但人们却从现实当下的学科现状感知,疑惑可能就在第四轮评估出来后嘈杂化。我们知道确认双一流之时第四轮学科的评估内容还正在评判之中,这正是当下的更为多学校学科参与的现实景观,显然可能带来有所区别的学科排名?更不用还在进行的新的硕士和博士点增列,也许到年底更多增添学科点的状况在持续的建设中将决定和影响着新的局面。不必怀疑新的一批博士硕士点崛起对于学科建设的改变,但在许多人激荡起的现实判断和学生们站在各自学校发展的角度,遭遇和设定名单似乎排名入选差距不小时,如何解释?说透一点就是已经成为定局的双一流建设面前名单是几个月前所制定的,接着和第四轮的学科产生联系,就会形成一个相当的差别,而加大了未必是现有学科的水平等同,而是若干年前的学科评价来的的预防性解释,可能需要有所准备。但无论如何教育和学科的排名以及资助是一个难题,自然发展可能最好,却显然不能和实际吻合,评审就要煞费苦心。当你用主要是985高校来排列重点学科,他的合理的理由也许异议小点,但显然上进的学科蠢蠢欲动,因为的确经过几年发展,可能有了自我良好的排名感觉,难免上升的学科就愤愤不平。理想的是兼顾以前排名同时考虑当下的变化涨落,也就是增加一种指标取齐,不知是更为复杂异议还是抚平差距?

往远了看,这次的评估没有办法考虑到目前这四五年学科成长的基本的经历,也难免要遭遇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会不会有下一轮的批评且等待之。但学校和学科如何抓住机会增强实力和强化学科意识才是重要的。有人抱不平北京电影学院没有进入双一流,其实需要知晓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不少学科没有参加,比如北电,就无法成为排名考量的对象,类似的学科不只限于艺术学科,却只能反思当初放弃之外,改变不重视还是看不上或者觉得不要功利性等等才是要义,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当然承认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出色的在世界上电影学科有影响的一流学科。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下一次评估究竟还是以前五年的评估作为基准来建设,还是需要设置评审时的兼顾现实性。这一次标准依据前一轮,下一次恐怕要增加发展中的现实,由此各个学科包括艺术学都将自身不为评估却要健体强身作为学科专业发展之路。从艺术成为门类之后,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型院校观念改变而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北京舞蹈学院还是中国戏曲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理论强化上都自有长足进步。更多的各种艺术学科也在为中国的艺术学科整体文化强盛和学科理论发展贡献力量,于是下一轮排名如何还难以预料,但变化是必然的。眼下不能仅仅局限于名次,长远才是生长之路。事实将会证明,各自发挥学科优势,整个艺术学科的学理性和文化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强,这也就是双一流建设的意义。其实无论是如上海自身设定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似乎没有进入双一流的艺术学科得到的鼓励支持也更大,北京所实施的高精尖学科建设,对于包括北京电影学院都将起到提升作用。而多样建设会对既有的学科的建设排名和自身的努力,起到很大的变革作用。

回到本次双一流名单的得失来看待,需要看到主流把握。正如第四轮的评估已经让几乎全国重要的高校和重要的学科应该都参与,而措施中改变了各种人才和数据的拆借可能,您要评估一个学科必须门类中的整个组成部分齐全来评估。也许带来一些自我调整削减学科的伤害,有一些学科迫不得已的人员搭配和调整也损害一些学科,但是从集聚力量的角度来说,可能此消彼长又对别的相近重点学科提高上显示作用。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预案,人们都是权衡选取里头来做相对的选择。那么提醒更为重大改变的艺术学科格局显示的各省市较大规模的新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肯定会对四年以后的学科的建设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艺术五大一级学科的涨落变幻莫测。学科多样性面前,无论是已经有了重点建设的还是有待超越的,都需要平衡一种关系:自身优势不能为了外在的功利性去舍弃,抓住时间的缰绳来催赶发展的步伐,学习他人长处而不是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将学科建设作为办学一个重要的提升动因,艺术的精神拓展了,眼界扩大了,真的艺术世界才可能成为自己驰骋的疆场!

1号邀约:“1号学术”是传媒1号全新推出的板块。我们的初心,是要让学界优质、前沿、新锐的研究、成果与思想,不仅在学界互通有无、思想碰撞,也能在业界启迪思考甚至影响实践。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不吝赐稿,让“1号学术”可以成为有志者充电学习的平台,以可以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起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