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目,回答了婚姻中最棘手的三大“天问”

标签:
综艺为你而来 |
我们现在在这儿,就是要大声地、不卑不亢地,表达出来我们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才叫男女平等。我们回答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表达真实的自我,而并不是在于对方是否满意。
——张绍刚
这段话,是《为你而来》中,我特别爱的。
几个月前,受邀探访《为你而来》首期节目的录制。从节目组方面了解到,做这档节目的愿景,是想让婚恋交友回归心灵。所以节目的定位是“交友谈话类节目”,正是希望能够留有更多的节目篇幅给男女嘉宾及其家庭更多地释放各自的价值观,以小样本的谈话内容辐射更广阔层面上的婚恋议题。
在男女嘉宾作出最后抉择之前,男女双方是隔离不相见的,因此,站在主舞台上的嘉宾要从心动屋里甄别其真名天子/女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与对方亲友团的谈话进行价值观碰撞。如此,价值观的契合或疏离,也就成为了左右男女是否能够牵手成功的最重砝码,也成了这档节目是否得以成立的核心之重。然而,诚如张绍刚所言,“我们回答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表达真实的自我,而并不是在于对方是否满意。”
本季《为你而来》共有10期节目,今晚迎来收官之作。
观摩已播出的1-9期,不得不说节目组在婚恋议题的引导上,越来越下功夫,尤其在节目第8期进行改版后,节目开场主舞台上由1名嘉宾增加为2名嘉宾,2人需要同时回答对方父母提出的问题,几轮问题后由心动屋里的嘉宾集体决定谁去谁留。而由于有了竞争,有了对比,有了参照,也让主舞台上的嘉宾们更走心、更慎重地回答这些婚恋议题,让节目效果提升不少。
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台上几个嘉宾、几组家庭的试探与检验;这些问题,几乎覆盖了一般婚恋关系中,从初逢、相识、交往、婚前、结婚、婚后各个时期,也并不局限于男女二人,而是包括了父母、朋友、前任、上司等所有在婚姻关系中必然会牵涉到的社会关系。因此,那些在台上似乎只是在考验男女嘉宾反应速度的诘问,其实是普世共存的中国人“爱情三观”的探讨。我们可能会不满某些嘉宾的言论,也可能会深表赞同;我们可能在曾经忽略某些问题,也可能因此受到某些启发。但无论如何、无可厚非的是,你的观念会在与节目的交互中,从模糊到清晰。
那么,这档节目究竟如何进行议题设置、引导与呈现的?又抛出了那些有关“爱情三观”的“天问”呢?
一问:婚姻的条件是什么?
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么?单身家庭会受到歧视么?收入、年龄的差距是问题么?
这些问题,几乎在婚恋交友的场合避无可避,而在《为你而来》的舞台上,更可想而知地、如此频繁地在嘉宾与对方父母中相互交锋。
在第7期节目中,有父母向男嘉宾提出,“对中国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是怎么看?”男嘉宾的回答可谓教科书式的,他说:“其实,我挺看重门当户对的,因为家庭的条件会决定孩子的经历、性格,
但门当户对更多是要两人共同成长、三观一致。
如果两人不共同努力,成长速度不一致的话,刚开始可能很好,但却不可能长久。”
在第4期节目中,一组离异家庭的父母向男嘉宾提出,“是否介意女方是单亲家庭?”男嘉宾自称自己也是单身家庭出身,因此,他认为“其实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反而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更可能懂得去包容别人。
不能说离异家庭小孩就有什么问题,或者说非离异家庭小孩就有什么好,我觉得都是相对平等的。”
电视文化,从来都是社会的镜像与映射,其实在围绕着“爱情的条件”的探讨上,你会很明显看到两代之间的差异:父母仍然趋于保守,仍希望为自己的孩子相一个门当户对、家庭健全、男方收入高于女方、男女年龄基本相仿的对象;而年轻一代则趋于独立与感性,他们更在乎三观的契合、精神的交流、成长的共频,而门户、家庭、收入、年龄都可以让位,他们对感情更趋向于乐观。围绕着“爱情的条件”的系列问题,也是父母作为子女在场上的”代理人”最容易与子女发生矛盾冲突的,也让子女频频打电话纠偏更正,但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每次父母与子女价值观冲突时,父母仍完整地转达子女的意志,这或许也是一种沟通与进步了。
二问:婚姻的变数何以面对?
愿景里的婚姻,是一辈子的长跑。而这场长跑,从来不是在一条无障碍的塑胶跑道上,它可能要穿越荆棘丛林,也可能要横越山川荒漠。婚前忽然罹患绝症,怎么办?婚后遇到真爱,怎么办?婚后出轨,婆婆该怎么做?有些问题,似乎过于戏剧,有些问题似乎分外尖锐,然而,人生的戏剧性甚至远大于此。
第九期节目中,一个来自医生家庭的父母问了男嘉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即将结婚时,突然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你会怎么办?”心动屋中一名女嘉宾笑说,你妈妈看的电视剧也太多了吧;女儿解释道,因为母亲在医院里的确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
这个答案,是播出至第9期中最让我动容的。由于第8期开始节目已经开始改版,同样的问题两名主舞台上的男嘉宾都要作答,2号男嘉宾给出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说法,他说:“我可能不会告诉我的女朋友,然后把接下来几年想干的事儿一一干完,可能我会找一个特别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把婚期往后推一年,然后在快结束的时候,写一封信或者录一段视频留给她。我希望一年后,她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如果她的状态不好,我能以这样的形式鼓励她。”
而1号男嘉宾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另一种观念。去年7月,他几乎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父亲罹患胃癌中晚期,适时他的父母就像许多中国父母一样,为了孩子能够安心工作,隐瞒了实情。他意识到情况不对,与姐姐了解真相之后匆匆回家,他跟他妈说,“妈,你这个事做得太大胆了,如果说爸没有从病床上走下来,如果我没有见到这最后一眼,你叫我以后怎么原谅我自己?”所以,这段经历让他认为,
如果他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了,他会告诉太太,因为她有权知道,不可能临结婚前找个很好的理由结束掉的,你只能找到一个非常渣、非常烂的理由,但对于你太太未来的整个人生来讲,她都会被她爸妈的朋友圈为之诟病,如果她是一个相信爱相信简单的女孩,她可能永远都会活在阴影里。
所以,他会告诉她,但不结婚。
在第8期节目改版后,节目组在选择两位同台竞争的嘉宾时,有意选择类型截然相反的人物。例如第8期选择的是像红玫瑰与白玫瑰那样风格迥异的两名女嘉宾,第9期则选择了如2号这般浪漫主义与如1号这般务实风格的两名男嘉宾。而他们所对同一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正如上文这般迥然相异。没有谁对谁错,只有你的价值观认同于谁的。
这或许也是这个节目正在输出的一种观点,爱情是找与你三观相合的人,却未必有绝对的政治正确。
三问:婚姻的关系怎么办?
爱情,或许是两个人的悸动,婚姻,却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人际圈的交融。婚姻里的关系,有双方的父母、双方的朋友、双方的同事,甚至还可能参杂着双方的前任。婚后要不要与婆婆住?男方是否介意当上门女婿?婚后女方能够接受在家中的地位低于婆婆和小姑么?兄弟重要还是老婆重要?老婆可以有男闺蜜么?女上司醉酒要求接送又该如何应对?千头万绪,但确确实实是生活中宛如柴米油盐的日常。
第8期节目中,男方父母就向场上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发问道:“跟他结婚了,你们的位置比妈妈和妹妹要低一点,你们怎么想呢?”“白玫瑰”的回答是,不介意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因为自己也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自己当然会疼爱他的妹妹,但要与妹妹并列第二位;“红玫瑰”则说,若为一家人,就不会套用一个衡量标准与公式来决定彼此的轻重,这是不必在意的。
情商,是婚姻是否得以幸福的守护。
是否拿拎得清家人与外人的关系?是否平衡得好亲子与夫妻的关系?是否周全得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所以,在《为你而来》的舞台上,关于关系的问题成为主流毫无意外,因为父母、闺蜜、挚友都最在乎,也许将进入他们生活圈的这个人,是否能稳固原有的关系,甚至锦上添花。
或许,情商高的人,婚姻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