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不爱在电视上听说教

(2015-09-09 21:16:24)
标签:

娱乐

成功的综艺节目其实是要做到让观众“陷入爱情”,看节目时心会扑通扑通,见第一次后还想再见,形成持续期待,不管产生爱情的因素是什么,否则使命未达,节目与观众之间永远隔着一层笼纱。


http://s9/bmiddle/0068CltWzy6ViPLUZwAa8&690


《挑战不可能》上周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全国34城平均收视率破2,对央视这个平台来说收视表现尚可。得空看了第一期,公允地说,这档大型励志挑战节目完成度很高,节目观赏性较强,人员、环节、流程、节奏都没有什么明显瑕疵。但是,我就是觉得,好像,并没有那么抓人地好看。


这让我想到《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节目越往后,观众的吐槽越集中,其中一大槽点就是“黄磊太爱讲道理了!”黄磊本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最近在《极限挑战》中也让大家认识到他的“智多星”形象,但这些都不代表观众爱看他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语重心长地教育、越俎代庖地点评,每结束一个环节就要进行“育儿经”的归纳总结。


对于从父母、老师、领导那儿已经领受太多人生道理的年轻人而言,喋喋不休的说教绝非国内综艺节目的好选择。真想受教育的话,自然有《百家讲坛》、一堆名校公开课来发挥作用,指望“娱乐至死”的综艺节目,那太不靠谱。


《挑战不可能》就是一档综艺节目,而且是《最强大脑》与《出彩中国人》的合体。节目由一系列素人的不可能挑战组成,由三位评委——“华人神探”李昌钰、“国民歌王”周华健和从美国游学归来的主持人董卿决定其是否能进入荣誉殿堂。第一期的挑战呈现了非洲马赛人的“千里眼”、东北小女孩催眠动物、社区民警董艳珍“足迹识人”、中西合作叠人塔和66岁前珠峰登山员用假肢攀岩。“千里眼”与“足迹识人”和《最强大脑》的项目很像,叠人塔则是《出彩中国人》的回锅肉。其中不乏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屏声息气之处,该励志的地方励志,该催泪的地方也一点不含糊。节目组旨在展示普通人挑战生命潜能的勇气和力量,以期观众受到鼓舞或启迪。但,这种鼓舞或启迪,难道不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吗?


三位评委“绿叶衬红花”,董卿非常显眼,也是她在主导谈话的节奏。对于节目的价值和意图,董卿很清楚,她也一直试图对其作明确阐发,比如叠人塔挑战成功后,她来了一番“生命树”的感叹:“我想是信赖,是坚持,让你们在今天成功地搭建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塔,但是更不可思议的是,我觉得人塔就像是生命之树,长者在最底层,中间是蓬勃成长的青年人,顶端是充满希望的孩子。当孩子们经历岁月成为老者,他们又将回到底座,用他们的臂膀去扛起未来的希望。”很有哲思对不对,一下升华了挑战的意义,周华健在旁边也听得煞是认真。


可是,如果一档综艺节目从头到尾,从环节设置到解说词旁白到嘉宾点评都需要认真去领受其中道理,那么它或许不是一档足够“可爱”的节目,不足以让观众对其产生爱情的感觉。成功的综艺节目其实是要做到让观众“陷入爱情”,看节目时心会扑通扑通,见第一次后还想再见,形成持续期待,不管产生爱情的因素是什么,否则使命未达,节目与观众之间永远隔着一层笼纱。


央视的观众群体日益趋于老龄化。“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某种程度上讲的是广告和受众购买力,当然影响一台节目的经济效益。与其他电视台一样,央视也急迫地想留住年轻人。除了新闻,电视剧和综艺会是好选择。在综艺节目的制作上,能使观众对节目产生爱情的感觉尤为重要,这或许要像当年央视的电视新闻改革(1993-2003)那样,在生产方式、节目语态上力行求变。《挑战不可能》的制作水准、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也显现出了电视台自身内部求新求变的迹象。


一些更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明星即将登场,比如这周要出现的“X嘉宾”黄子韬。目前看《挑战不可能》的宣传“爆点”着实不多,董卿的八卦不能扒,李昌钰和撒贝宁就现场赛制只是产生一点异议连争论都算不上就已经被宣传稿写成“华人神探不满撒贝宁现场叫停录制”,但即使这样也没多少人在意。最近,因为某H姓小鲜肉甩大牌的八卦闹得沸沸扬扬,一切迹象都指向是在录制《挑战不可能》前,也把这档节目推上了风头浪尖,不厚道地说,这也算宣传人员的意外之喜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学院立场,欢迎来稿探讨。


http://s12/bmiddle/0068CltWzy6ViPvtmA3b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