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景泰县成功申报四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精髓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04/W020170405595465834822.jpg
景泰打铁花表演。图片来源:每日甘肃网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04/W020170405595465880270.jpg
景泰民间老艺人手工制作砂锅。图片来源:白银市政府网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04/W020170405595465927301.jpg
滚花灯表演。图片来源:白银市政府网
http://gsby.wenming.cn/wmbb/201704/W020170405595465957269.jpg
民间艺人制作树皮笔画。图片来源:白银市群众艺术馆
近年来,为传承传统文化,白银市不遗余力保护非遗文化瑰宝,积极申请非遗项目,大力宣传民间非遗文化,把非遗的魅力展现给人们。在日前公示结束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景泰县《景泰打铁花》《砂锅制作技艺》《景泰滚灯》《景泰树皮笔画》榜上有名,至此景泰县拥有了省级非遗项目四个,填补了景泰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空白,实现了零突破。
景泰打铁花是景泰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是景泰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和实用价值。每逢元宵等重大节日时,为了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民间群众便自发组织打铁花表演。明万历年间,随山西籍兵户戍边传入,它是古代的原始“烟花”。打铁花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打铁花过程中由艺人架熔炉把生铁化成铁水,舀倒在打花者手持木板的“鸟窝”中,跑至空旷地带,利用惯性,把燃烧着的木屑及铁水抛起二三十厘米的高度,然后迅速用木板击打抛起物,使之在空中飞溅开来,形成“铁花”。打花者一棒接一棒,铁花飞溅,流星如瀑,瞬间梦幻般的美丽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人。艺人们把“打铁花”这一技艺代代相传了下来,并在景泰五佛、芦阳、红水、寺滩、喜泉、正路、中泉等地区盛传。
景泰砂锅制作最初产生于明代。这种手工艺技艺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砂锅烧制技艺在白银这片土地上传承延续。新中国成立后,生产队停烧私窑,集体兴建窑场,组织匠人定期烧造。当时砂锅烧制颇具规模,一架火(点火至熄火为一架)甚至能烧两天两夜,可以烧制400多套砂锅。烧制现场炉火熊熊、热火朝天。在赶工时期,窑场上常常灯火通明,好似烧红了半个天空。
2001年景泰春节汇演时,滚灯是被人们视为奇技,引发万余人喝彩,这种新颖、不同凡响的表演艺术被中央电视台看中,并录制为节目在全国播送,让全国人民一起欣赏这瑰丽的艺术珍宝。滚灯在景泰历史悠久,源于明朝,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有周家楼院人从西边学来,后又几经辗转,传授与上沙窝村。滚灯是演阵之灯,表达的是军事斗争的内容,用灯描绘两军对垒,用阵法斗奇的场面。滚灯制作特别,灯为圆形,形如滚瓜,内有蜡烛燃火取亮,外为彩纸裱糊,边缘有滚环,镶长柄,可舞,可挥,可滚。在夜晚表演时,辉煌一片,忽而化为长龙,忽而伏地如鼠,又忽而分散如万点星光,又聚拢时如水晶球灯,演阵时变幻莫测,内中旌旗摇动,呐喊声声,十分壮美,为群众喜爱
景泰树皮笔画为景泰芦阳李氏家族秘传的民间绘画技艺,是以枣树皮或榆树皮做笔,以草木灰混合麻子油等为墨,结合传统水墨画技法作画的传统美术,为芦阳李氏祖先家族秘传的民间绘画技艺,在景泰有较大影响。绘画形象生动,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物、牡丹、花草等,特色鲜明、别开生面、富有表现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新奇的现代科技技术,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在精神角落里的文化遗存,白银景泰县打铁花、砂锅制作、滚灯、树皮笔画这类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非遗瑰宝,深深地镌刻着景泰当地的特色,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我们应该相应政府号召,大力宣传非遗文化,展现给更多的年轻一代,为非遗传承注入鲜活的力量。(白银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