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为什么患糖尿病?

(2018-06-22 20:13:51)
标签:

历史

文化

健康


根据杜诗和史料记载,杜甫从中年时期就患上了糖尿病,并在59岁被糖尿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杜甫年轻时身体比较健康。从 20岁起,他开始长期的漫游生活,南下吴越,北上齐赵,骑马射箭,读书赋诗,裘马轻狂。35岁以后,他去长安谋求官职,在长安的十年里,他亲见朝廷的贪腐、衰败,个人又遭受贫困、失意,加之人到中年,身体机能下降,就在这期间他变得头白眼花,不仅多次患疟疾,而且更严重的是患了糖尿病。他在《上韦左相二十韵》中提到:“长卿多病久”; 又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说:“我多长卿病”。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患消渴症,即糖尿病,长卿病也就是糖尿病。

那么,杜甫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现在看起来,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饮酒过量。杜甫一生豪饮,嗜酒如命。年青时代,他就“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纵酒高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步入中年,客居长安,更是“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安史之乱后,他任左拾遗官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杜甫已经47岁,因“志不得展”,只能典衣沽酒,日游醉乡。杜甫的豪饮伴随了他的一生,“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即使到了晚年,糖尿病愈发严重,口渴到了“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的程度,他仍然“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死因,据《旧唐书·杜甫传》:“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郭沫若妄断杜甫死于牛肉中毒,实在牵强。根据杜诗所述自己的病状(大约140余首)和现代医学知识推断,年老体衰的杜甫应是在突然的大量酒精刺激和过度饮食后,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塞而“一夕而卒”。严格地说,糖尿病患者只能适量饮酒甚至戒酒,因为酒精的热量高,极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血糖的代谢紊乱,并加速各种并发症的进程,如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过量饮酒不仅是杜甫患糖尿病的直接诱因之一,而且是其不断加重病情和不幸辞世的重要推手。

二是饮食无常。杜甫曾感叹“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中年以后,他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颠沛流离、饥寒困苦中度过的,“终日忧奔走”,“所悲数奔窜”,“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幼子饥已卒”,都是这种悲惨经历的写照。但杜甫毕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做过几年小官,结交了不少文人和官员的朋友。文人骚客喜欢在一起宴饮聚会,杜甫也经常出席各种宴饮活动(如《夜宴左氏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乐游园歌》等),席上难免过度饮酒和吃食。杜甫好交友,重情义。有一次,杜甫探访老朋友卫八处士,老朋友喜出望外,赶快“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他们“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既多吃又大喝。糖尿病人因胰岛素无法有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人细胞,这就造成身体供能不足,容易产生饥饿感,并且消瘦。杜甫以为多吃饭就能健康,他在诗中说“加餐可扶老”,还为自己“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而庆幸。殊不知,糖尿病人必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血糖骤然升高,减轻胰岛功能的负担 ,否则病情会愈来愈重。杜甫还爱喝甘蔗汁,“茗饮蔗浆携所有”,出游时以甘蔗汁代水解渴,这对糖尿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是心情郁闷。杜甫亲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切身感受到“国破山河在”的内心痛苦;他本人也郁郁不得志,饥寒贫病,漂泊迁徙,“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甫研究专家刘明华教授概括道:“艰难的时事,穷困的生活,使诗人有太多的愁:边愁、乡愁、客愁、穷愁、旅愁、孤愁、春愁、晚愁、愁苦、愁思、愁痛、愁疾、愁恨、愁绪······”这些忧愁触发了杜甫敏感的心灵,使他创作出大量“沉郁顿挫”的不朽诗篇,同时他自己认为“多忧增内伤”,伤害了自己的精神情绪和身体健康。人的心情好坏与血糖水平有很大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多与少,除了受到相关内分泌激素与血糖状况等的调节外,还与植物神经功能紧密相关。当不良情绪产生时,可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又间接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成为常态,从而导致糖尿病。伤时念乱,愁思百结,长期的内心痛苦无法化解,这就是杜甫患糖尿病的第三个原因。

近日品读老杜,又涉猎现代医学(非中医)读物,产生如上认识。为怕忘却,余是以记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