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法(文字草稿)
| 分类: 境外 |
—— 前言
摘录一本书中的内容作为本篇博文的前言,是因为其中的几段话用于这一次出行的感受甚为贴切。
《旅行的艺术》是一部随笔集,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榜。
《旅行的艺术》中,阿兰·德波顿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
令人陶醉的景致通常让我们意识到语言的贫乏。
“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不是记叙旅行途中的猎奇,当然也不是用笔写下的风景片,而是对旅行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在旅行的过程中注入了大量关于文化、艺术,乃至生命本身意义的思考,让原本无奇的旅程充满各种鲜活的色彩。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序
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去查攻略、订机票、了解当地的习俗
不是为了简单的发发朋友圈
晒几张世界大同的照片
与他人炫耀攀比
而是用这些时间和钱滋养我们
在一个已经待腻的城市里日渐枯萎的心
旅途中你所能遇见的一切
都是生命中最独一无二的记忆
这是一篇“不修篇幅”旅途随想,意在记录旅途中的所见所思与体验感悟。
法国这个国家,确切的说是这两个文字,在小的时候虽然说不清也道不明但记忆深深 ,法国模模糊糊地在心里收藏,留在一个角落里,长大以后才知晓那是一座浪漫之都、时尚之都,更是艺术之都,在那个阶级倾向分外严明的年代,实在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那时更不会想到能有一天踏入这个国度。
此次法国一地的出行计划被旅伴的拒签而粉碎,然而手中的法签不能浪费,欧洲游的起始不能随意辜负,还是选择参团吧。在选择的国家时又被法签局限,法国意大利两国游需要意大利签证,适合我休假时间段的法国瑞士两国游需要瑞士签证,几次的咨询,期间还有先生打算陪我出行的商议,也导致了我出行的后延,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思量,最后选择了法签入境的西班牙法国两国游,也因此将被我排列在法国意大利瑞士之后的西班牙径直提到了欧洲第一站。也因为参团游而成就了我的西班牙高迪之旅。
下图 拒签的消息也让我踌躇两天,郁闷时制作的这张图片,也只发到大学同学群中

近几年很流行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1999年开始至今我就有过好几次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曾经的独行桂林、华东五市、三峡、张家界、云南和三亚及柬埔寨,也曾在旅途中偶遇过完美的旅伴结为好友至今,每一次独行归来,同事们看到我的旅行照片时都不禁问道,这些照片都是谁给你拍的,我很干脆地回答,全国人民呀,其中还有摄影爱好者们给我拍摄的精美人像呢。然而出境游与在国内大不相同,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结伴而行。旅行本应该是一件舒心的事情,一次旅行遇上那个完美合拍的TA,旅行的感受增色,旅伴的感情升温,否则途中忍让不理,回程后绝交,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结伴出行对于两个人的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人说,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旅伴不亚于找对象,对这一句话我深有感触,这也是我近几年极少寻找旅伴的原由。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毕加索迷恋过这里,高迪爱上过这里。巴塞罗那也被称为高迪之城。西班牙发展旅游业之初,将西班牙旅游宣称为高迪之旅。
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呼吸着地中海的风,散发着艺术的光彩,它就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府巴塞罗那,它并不是一般的商业都市,更不是一座仅靠奥运会或一个足球俱乐部而闻名的城市。巴塞罗那被世界建筑业公认为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结合最完美的地方,这里是安东尼奥高迪的露天博物馆,是这位建筑大师伊里奇的想象和狂热的宗教热情用砖瓦玻璃和钢筋水泥谱写出一首首立体建筑之师的地方,巴塞罗那之于安东尼奥高迪乃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没有哪座城市会想巴塞罗那这样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也没有哪个人会想高迪因一座城市而变得精神不灭,即便是我们这些原来对高迪知之甚少的人,如今走在巴塞罗那的大街上也能一眼辨识出高迪的杰作。高迪的建筑与众不同的是它那流动的线条像水的波浪,海浪的形状,仿佛这些怪异的建筑原本不属于路上,而是属于地中海的某处海底,曾几何时海水退去才显露出这些海中景致,神奇的建筑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这位神奇的建筑师的创作灵魂源于他特殊的儿时,特别的成长过程将他造就为天才的建筑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高迪建筑的评价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区或近郊的七处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是对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建筑技术的杰出创意与贡献的见证。包括圭尔公园、圭尔宫、米拉公寓、文森特公寓、圣家族大教堂、巴布罗之家和圭尔住宅区的地下教堂。这些建筑表现出折衷主义和个性主义建筑风格的结合,并由此产生新的风格。这不仅被认为是建筑风格的创新,而且也是花园、雕塑和所有装饰艺术风格的创新。
超越美国,2017年接待游客8200万,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二大受欢迎的旅游国家。
到达巴萨罗那的第一天下午,按照行程单我们在郎布拉斯花街自由活动,之后导游为满足其他团友的心愿又安排我们在加西亚大街(奢侈品品牌汇集)逛街购物,此行目睹了国人出境购物的狂热,正如西班牙政府旅游统计资料中写到的,中国人发现了西班牙,无论冬夏,大批大批的中国人蜂拥而至西班牙各座城市,给巴塞罗那、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塞戈维亚带来了巨大商机,为了吸引中国游客,西班牙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不能走阳光沙滩建筑营销的老路。同团的一对大连小夫妻,在米拉公寓门前下车后,小媳妇小声的问她丈夫,高迪是谁,行程结束时,他俩的行李增加了两个满满的大包包,他俩也成为其他团友购买当地廉价商品的向导。其实我也很想逛逛逛和买买买,要挑选到心仪的商品是很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在我所有的旅途中,一向的习惯为当购物要占用观景时间时选择后者,当观景与拍照冲突时选择前者,唯到此一游的留念照不能缺如,旅途中,一人游览时的照片可谓全世界人民所拍。这一次参团游没有背着沉重的单反很明智,但手机拍照受到很大限制,拍照建筑物对相机镜头的要求以及机位的高度和角度都有要求,有时看到的未必能够拍好,与其占用大把时间也拍不出效果满意的照片,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安静地欣赏和感受,留在心里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欲满足观景和拍摄两者完美前提为时间的宽裕和器材的齐备。大巴车的停靠地点就在米拉公寓门前,不曾想与高迪的建筑竟会是这样的“巧遇”,格外欣喜,这与遇到喜欢的人无异,啊!原来你在这里呀。导游引领其他人离开了,剩下我孤单一人站在公寓门口,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但我打定主意,一定要游览,后来才想到,这时的我完全忘记了出行前先生的叮嘱,不要与大家走散。买票排队的人并不多,较高的售票柜台没有任何文字,没想到售票员还能以怪异的腔调勉强说出25,同时用手指给我比划着,买好票后领取语音讲解机,这里光线暗,面板按键也不少,很小的字母也搞不清是英文还是西班牙语,怎么打开呢,瞬间,我突然想起出行前听过一位以熟练英文口语走过很多国家的女士说,在法国和西班牙,很多人能说英语但不愿意说,与当地人简单沟通使用英语远不如手语,他的父母常常以手语购物很畅通,我又走回检票口,把小播放机递给检票人员,指一指按键和自己加摆摆手,西班牙帅哥顿时领悟并帮我调好语音。
高迪大师的七座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我能在巴塞罗那造访四座,实在出乎意料,而且没有步履匆匆的导游引领,一个人走走停停拍拍,用心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我的旅游增添内涵,庆幸而满足,西班牙旅游也成为我的高迪之旅。
米拉公寓是高迪的最后一座私人住宅建筑。今天领略到米拉公寓,“初识”了高迪,游览的感受只想用两个字描述,惊叹!

加载中…